文|文史君曰曰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妈,你说中国太小了?”
听到这话,我手一抖,差点把茶杯摔在地上。
三年前,我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毅然嫁到了中国。如今娘家人千里迢迢来探亲,刚坐下却突然冒出这句话,实在让我哭笑不得……
我曾为故事会、意林杂志撰稿多年,专业创作扣人心弦的作品!想体验更多类似的精彩故事?点击头像进主页,发掘更多让心灵共鸣的创作!这篇文如果您觉得可以,别忘了----收藏点赞关注----
01
如果没有遇到赵明,我或许会按照父母的规划,在韩国过上安稳的人生。
我是李秀雅,出生在首尔的一个富裕家庭,父母都是成功的企业家。从小到大,我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住的是最好的房子,吃的是最好的食物。父母对我的人生早已有了明确规划:考入名校,毕业后进入知名企业工作,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继续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
我确实也按他们的期望成长着,考入了韩国最高学府——首尔大学。在那里,我遇到了赵明,一个来自中国的交换生,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赵明是一个特别的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图书馆,他用带着浓重中国口音的韩语向我借书,声音有些结巴,甚至连基本的敬语都没用对,让人忍俊不禁。我好心提醒了他,他却腼腆地笑了笑,挠了挠头,一脸无奈地说:“韩语太难了。”
后来,我们在学校里偶然碰到的次数越来越多,他总是笑容满面,性格开朗,还特别会讲故事。不同于许多韩国男生的内敛,他总是很直接,遇到不懂的东西就会厚着脸皮请教。
渐渐地,我开始主动帮他改正韩语发音,带他去吃地道的韩国料理,而他则教我中文,给我讲他在中国的生活。我们相处得很愉快,也渐渐从朋友变成了恋人。和赵明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当我把赵明的身份告诉父母时,他们的反应却比我预想的更加激烈。“你要和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母亲皱着眉头,一脸不可置信,“你知道中国多落后吗?”
“秀雅,你要考虑现实。”父亲语气严肃,“他只是个交换生,毕业后要回国发展,你能适应中国的生活吗?韩国和中国,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国家。”
在他们看来,中国依旧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而赵明的家庭背景,也远远达不到他们的标准。父母一直希望我能嫁给一个韩国的企业继承人,或是家境殷实的精英,而不是一个没有根基、背景普通的外国人。
我试图和他们争辩,告诉他们中国发展很快,赵明是个优秀又努力的人,可他们根本听不进去。母亲甚至直接给我安排了几次相亲,希望能让我“回归正途”。那段时间,我和赵明的感情也经历了一些考验。他看得出我的痛苦,曾经试探性地说:“如果你觉得为难,我可以离开。”
可是,我不想让他离开。爱情不是童话,现实的压力让我无比清楚,我们的未来不会轻松。但如果就这样放弃,我会后悔一辈子。
02
大学毕业后,赵明向我求婚了。那天晚上,我们站在汉江大桥上,夜风微凉,城市的霓虹灯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他紧张地握着我的手,眼神真挚:“秀雅,嫁给我吧,跟我回中国。”我看着他,心里是从未有过的坚定:“我愿意。”
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时,脸色铁青,几乎当场昏过去。而父亲沉默了许久,只问了一句:“你确定吗?”我用力地点头。那天晚上,母亲流着泪对我说:“秀雅,如果你在中国受了委屈,记得随时回家。”我握住她的手,眼眶发红:“妈妈,相信我。”
带着父母的不舍,我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航班。刚到中国的那几天,我确实经历了一些“文化冲击”。北京和首尔有着完全不同的氛围。街道比首尔宽阔,车流比首尔更快,人口密度更大。地铁站里人头攒动,出租车司机说话快得让我完全听不懂,连买个东西都成了挑战。
最让我头疼的是普通话。我虽然在大学时接触过一点,但实际应用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够熟练。有一次,我去超市买菜,指着土豆对老板说:“我要兔头。”老板愣了一下,拿出一包辣兔头递给我。我当场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解释自己是想买土豆,可店员已经笑得停不下来了。
赵明听说后,直接笑得趴在桌子上,连连调侃我:“看来以后咱们家吃饭的菜单上,要加一道兔头了。”
虽然有些尴尬,但这些小插曲也让我迅速成长起来。我努力练习普通话,渐渐能够流利交流。北京的美食更是让我惊喜连连,从烤鸭到火锅,从煎饼果子到炸酱面,每一样都让我食欲大开。我甚至开始学着做中餐,每次成功做出一道菜,赵明都会夸我:“秀雅越来越像中国媳妇了。”
除了生活上的适应,我们还决定一起创业。赵明一直对电商行业很感兴趣,敏锐地察觉到中韩贸易的商机,于是我们开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专门销售韩国的护肤品、服装等产品到中国市场。
创业初期并不容易,我们经常熬夜做市场调研,联系供应商,甚至自己送货。我记得有一次,凌晨三点,我们还在仓库里整理货物,累得腰酸背痛,但赵明却笑着对我说:“等以后生意做大了,这些事就交给别人,我们就能轻松一点了。”
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电商生意逐渐稳定下来,收入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充实。就在这时,母亲突然打电话给我,语气有些不太情愿地说:“我们准备去中国看看你。”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来了你就知道了。”
母亲在电话里还补充了一句:“听说中国很小,到时候你要多带我们逛逛。”我笑着没说话,心里却充满了期待。母亲将迎来对中国的真实体验,她的观念是否会改变?她是否会认可我的选择?
03
母亲来中国前,电话里依旧带着一丝不情愿:“秀雅,我们就去看看,你可别太得意。”
“好啊,来了你就知道了。”我笑着回应。她一直觉得中国小,发展不如韩国,甚至在通话时不止一次强调:“你要是累了,随时回家。”但我知道,她还是放心不下我。
母亲和弟弟乘坐的是从首尔直飞北京的航班。飞机降落后,我和赵明早早地等在首都国际机场。母亲一出闸口,我便看到了她皱着眉头四处张望的身影。她穿着一身得体的浅色风衣,身旁的弟弟背着双肩包,双手插在口袋里,一副不耐烦的模样。
“欧妈!”我笑着迎上去,给了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她拍了拍我的背,嘴上还是不饶人:“你瘦了吧?是不是在这边吃不好?”赵明微笑着上前,用还算流利的韩语打招呼:“欧妈,欢迎来中国。”母亲点点头,却明显有些不自在,她看着周围,眉头微微皱起:“你们机场也挺大啊。”
赵明憋着笑,低声在我耳边说:“她好像开始有点惊讶了。”出了机场,我们直接开车回家。一路上,母亲几乎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不断闪过的高楼大厦,眼神里写满了震惊。“这里不是郊区吗?怎么这么多高楼?”她忍不住问。
我笑着解释:“这里是北京,城市面积很大,发展也很快。”母亲没说话,但我能看出她的表情变了,她似乎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中国的印象,可能并不准确。当车子驶入我们的居住小区时,母亲更加惊讶了。
“你们住这里?”她指着眼前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小区,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是啊,我们的家。”我拉着她下车,带她走进电梯,按下了楼层按钮。
推开门,明亮宽敞的客厅映入眼帘,落地窗外能看到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母亲站在客厅中央,环顾四周,忍不住问:“你们买了这么大的房子?”赵明笑着解释:“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努力工作,事业也渐渐稳定下来,房子是去年买的。”
母亲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慢慢点了点头。晚上,赵明特意带母亲去吃北京烤鸭。餐厅里,母亲看着桌上的烤鸭和各种配菜,表情有些犹豫:“这个……怎么吃?”赵明耐心地教她,把一块鸭肉放进荷叶饼里,加上甜面酱、黄瓜和葱条,轻轻卷起来递给她:“试试看。”
母亲半信半疑地接过来,轻轻咬了一口。瞬间,她的眼睛亮了。“怎么样?”我笑着问。她难得露出一个赞许的表情:“嗯……挺好吃的。”赵明调皮地眨了眨眼:“欧妈,这可是中国的特色美食之一。”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赵明带着母亲和弟弟去了天安门、故宫、长城,还有三里屯和国贸商圈,甚至特意安排了一次高铁旅行。母亲坐在高铁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忍不住感叹:“比韩国的KTX还快。”
我笑着问:“妈妈,中国还小吗?”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轻轻叹了口气:“秀雅,妈妈以前确实有些误解。”回到家后,母亲开始主动和赵明聊天,问他生意上的事情,也问我在中国的生活细节。她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抗拒,甚至在饭后主动帮我收拾碗筷。
临走前的那天晚上,她坐在沙发上,看着我,眼里多了几分柔和:“秀雅,你的决定是对的。”我的鼻子忽然一酸,轻轻抱住她:“妈妈,谢谢你来看我。”她轻轻拍了拍我的背,低声说:“以后有时间,记得常回韩国看看。”
送他们去机场时,母亲站在安检口,回头看了我们一眼,忽然笑了笑,说:“不过,中国真的比我想象的……大多了。”我和赵明对视一眼,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确实超出了不少外国友人的预期!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