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将佛首归还给大陆,但是有一个条件,大陆必须答应!”2014年,台湾星云大师将国宝佛首归还大陆之前,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大陆必须答应,不然佛首不会归还大陆。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1989年,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邀请下,年已62岁的星云大师终于有机会返回祖国大陆探亲访问。 这是自1949年后,两岸佛教交流的首次实质性互动,让人欣喜万分。 在北京机场的相见时刻,星云大师和赵朴初热泪盈眶相拥,互诉思乡之情,这一幕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所以这个星云大师又是谁? 1927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的他,自幼便生活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年仅4岁时,为了避难,家人不得不将他送往外祖母身边居住。 幸运的是星云大师的外祖母虔诚信奉佛教,自小就给予他佛教文化的熏陶。 当年仅10岁的他,在"南京大屠杀"这场人伦罪行发生时,不得不和母亲逃离家园,像无数同胞一样蚁族四处流离。 直到1939年母子二人艰难回到南京,生活陷入穷困境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一次来到栖霞山寺前时,当地和尚见他俩赤贫形象,热心施舍了素食充饥。 一番闲谈后,这位和尚发现星云仁童天资聪颖,便建议他出家为僧以修身养性。星云大师欣然应允,从此他走上了佛门修行之路,开启了他的佛缘际遇。 出家后,星云大师心无旁骛钻研佛法,很快成为一位造诣颇深的年轻僧人。 离开佛学院后,他专心致力于弘扬佛教文化的事业,曾任南京多家寺院监院,并主编佛教文刊宣扬佛理。 直到1949年春天,星云大师携同门前往台湾,本想借此传播佛教文化。 但由于国共内战格局的突变,他和同行者无法如期返回大陆,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流离异乡生涯。 虽然身在异地但这并未动摇星云大师的志向,1952年他当选台湾地区佛教会常务理事,积极在当地开展"弘扬佛法"的各项活动,其中宜兰念佛会就是重要阵地。 多年的努力终有回报,佛教文化在台湾逐渐站稳了脚跟。 1967年,星云大师用善款在高雄创办了闻名遐迩的佛光山寺,这一时期也是他事业的巅峰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星云大师将佛光山寺打造成一所集教育、慈善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并将全部收入投入慈善事业。 2014年,一件曾被视为佛教界重大喜事的大作在星云大师的主导下得以落实。 此事源于台湾一名徒众通过拍卖意外得到一尊失踪多年的北齐坐佛佛首,并将其移交给星云大师。 经专家鉴定,这确实是北齐时期雕塑的那尊大作,与早已收藏在河北幽居寺的佛身遗体居然完美契合。 获知这一发现,星云大师欣喜若狂,他当即愿将之无条件归还大陆,与佛身重新合而为一。 但他也提出了两个合乎情理的要求:一是希望佛首能先在台湾展览9个月,让更多同胞一睹国宝真容;二是将完整佛像运抵大陆后,仍能在台湾短暂展出。 大陆方面为珍视这一契机,从善如流地同意了星云大师的要求。 2015年,经过两岸通力合作,这尊价值连城的北齐坐佛像抵达台湾展出,一时间吸引了众多人朝拜。 巡展9个月后,星云大师如约将国宝级文物护送回到大陆,最终安置在河北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一跨越时空的"合璧"过程,无疑是两岸人民携手恢复历史记忆的生动注脚,也为两岸关系和解提供了全新的契机和动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