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陈伟文将军当年不怵,没有怂和选择退让,不然就没有现在的三沙市了,后果不堪设想。” 军事专家金一南教授,如此评价1988年的“南沙海战”和陈伟文将军。 他为何这么说? 金一南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任职,多次在讲座中向人们讲述1988年中越海军之间的那场战斗,高度赞扬了陈伟文将军的英勇、果敢。 1894年,日本入侵中国海域,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海上实力不如日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邓世昌等人壮烈牺牲。 光绪帝为邓世昌题写了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然而90多年后,越南海军闯入中国境内时,陈伟文率领战士们果断反击,成功驱逐敌人,捍卫了国家主权。 越南觊觎中国南海已久,跟着菲律宾等国趁我方内部不稳定,一起侵占了南海不少岛屿。 1974年1月,西沙海战爆发,时任大队副参谋长的陈伟文,任务是率领653号舰艇收复珊瑚岛。 他沉着指挥战士们作战,重创越南海军,与其他部队成功收复了珊瑚岛等3个岛屿。 越南贼心不死,继续在中越边境、南海挑起争端。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双方不止是在边境作战,在中建岛也有一场战斗。 1979年4月10日,越方三艘舰船妄图占领中建岛。陈伟文是西沙前线指挥所的指挥员,指挥我方舰艇迅速出击,成功俘虏了所有越南海军及其船只、弹药。 这两次参与战斗,使得他了解了越南海军的习性,于1988年3月14日在赤瓜礁狠狠打击了入侵者。 当时,我方在永署礁上修建观测站,这本就无可指责。 但越南公开违反相关规定,叫嚣着“要干预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态度极其跋扈恶劣。 中央处理很克制,作出“五不一赶”指示。 没想到越军得寸进尺,一副如若无人之境的嚣张态势,仗着人数众多开始频繁骚扰我军。 当天,双方摩擦不断。越军突然率先对我方一名战士开枪,其手臂被打伤。 陈伟文当机立断,立马指挥大家开火反击,表示出了事自己负责。 结局自然毫无悬念,交火仅28分钟,我军就完成了碾压级胜利,转眼间越军战舰就被击沉三座,敌人立刻狼狈逃窜。 战后,邓公亲自签发了嘉奖陈伟文等人的嘉奖令,高度赞扬了他们反应迅速、作战英勇的作风。 自此,越军不再袭扰我方建立永署礁海洋观测站。 紧接着,我方又收复了南沙3个岛礁,进一步加强了在该地区的主权。 金一南教授之所以说幸亏陈伟文带着战士们英勇反击,否则就没有陆海面积为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三沙市了,后果无法预料,跟南沙群岛的战略意义、资源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假如陈伟文没有坚决反击,越军很可能会更加肆意妄为,阻碍永署礁海洋观测站的修建,并侵占南沙群岛其他岛屿,会严重威胁我方安全。 通过南沙海战,越发看到了我军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之后有所收敛。 南沙海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航运、战略价值,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后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那时候,我国一半以上进出口货物要经过此地,其中包括进口石油等能源。 收复并实际控制各岛屿,可以让我方海防线向南推进1000多公里。如果有外部势力来犯,我军有更多准备应战的时间。同时,外贸、能源运输安全也有所保障。 由此可见,陈伟文指挥的这一战,意义非凡。 晚年他接受采访时说,国家越强大才越安全,才没有战争,越弱就越会被人欺负。 如同毛主席当年所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面对种种不可控因素,陈伟文敢于亮剑,用智慧和胆识戬灭了越军企图妄占我国领海的阴谋,维护了国家利益和主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百年前邓世昌将军的壮烈殉国固然令人钦佩,但如今国与将的双赢局面更振奋人心。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大国的崛起和良将是脱不开的,而我国早已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