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毛主席听说功德林里还有十几个顽固的国民党战犯时说:“都放了算了”,说完这句话,他轻轻地摆摆手,说了句:“放战犯的时候要开欢送会,请他们吃顿饭,多吃点鱼、肉,每人发100元零用钱,每人都有公民权,不要强迫改造。”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解放战争,我军俘获了大批国民党将领和军官。这些曾经的敌人,被集中关押在北京市郊的功德林管理所。 功德林管理所里关押着数百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其中有杜聿明、宋希濂这些抗日名将,也有黄维、文强这样对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顽固分子。 面对新政权的再三教育感化,这些人划分为两大派别——接受改造派和拒绝改造派。 改造工作持续多年,从1959年到1966年,中央先后5次特赦获释了大部分表现良好的战犯。 但仍有近300人,其中包括13名态度顽固、罪行严重的囚犯拒绝悔改。 这13人中有人曾是蒋介石心腹的黄维,对国民党信仰盲从,还有人是中共党员后来叛变投靠国民党。 他们深受国民党思想蒙蔽,对革命人民怀有深仇大恨,对改造工作态度蛮横,屡教不改。 197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向毛泽东主席报告了最后一批战犯的情况。按照特赦条件,这13人理应继续关押,但毛主席出人意料地下令:"都放了算了!" 这一决定让华国锋大为惊讶。 事实上,毛主席的这一做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中国共产党一贯优待战俘,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在战俘营,囚犯不仅得到了人性化的生活照料,还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思想改造。 耐心等待囚犯觉醒正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人道体现。即便对于这13个顽固分子,毛主席仍给予了新的人生机会。 特赦有利于缓解当时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紧张对峙局势,处于冷战阵营的国民党当局,一直希望借助外部力量反攻大陆。 毛主席希望通过这一善意释放,向台湾传递和平统一的诚意,为最终祖国统一创造良机。 按照主席指示,这13人全部获释,获释后这13人中,10人表达了返回台湾的愿望。 新政权欢迎他们的选择,并免费为他们安排了前往香港的交通,准备从香港转渡台湾。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台湾方面不仅拒绝接收,还滥加谩骂与威胁,有三人选择重新回到大陆,在党和政府的照应下安顿下来,并逐渐觉醒接受了共产主义理念,成为基层工作者为人民服务奉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心,就在于其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对战俘,它不是一味的报复和打压,而是以理服人、予以改造,为有罪之人留下新生契机。 来源: -10/25/content_2338019_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