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女子在亮马河散步时被鱼钩钩住喉咙”的新闻引发热议。事件中,在亮马河景观绿道上散步的刘女士,被河边钓鱼者的鱼钩钩住喉部,因鱼钩有倒刺无法拔出,只能前往医院开刀。开春后,不少垂钓爱好者扎堆自然水域周边,周边路人的安全问题成了关注的焦点。如何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级竞钓大师耿宝强。
耿宝强认为,该起事件可能与垂钓者的抛竿手法或跑鱼有关。“很多钓鱼爱好者习惯把饵料和线组放在身后,双手持竿往水中甩。这种甩大鞭式的抛竿方式容易刮到树木,也会对路人造成伤害。”他分析,垂钓者在使用长竿(长度超过4.5米)时,大概率会选择抛竿,自然水域环境下,很多野钓爱好者也喜欢使用这种方式。正确的操作方式应为侧抛竿,右手持竿,左手持线,往身体的左侧倾斜45度,将钓竿往前方带,鱼线顺势就抛出去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跑鱼(即在垂钓过程中,钓鱼者感觉鱼已经上钩,但在将鱼引入鱼护或带到岸上的过程中,鱼因为各种原因逃脱了),线组不受控制,鱼钩可能会甩向不同的方向。“如果操作不当,跑鱼会出现大反角,鱼钩可能甩到身后,伤及他人。”耿宝强称,有经验的钓手一般会把钓竿甩向前方并在空中画一个圈,线组就能收回来。此外,鱼上岸后也可能出现脱钩情况,为了避免伤到他人或缠线,要及时把鱼钩拆掉。
在正规的钓鱼比赛中,是不允许使用甩大鞭的方式抛竿的,且坐钓赛事钓位间距为2.5米以上。另外,比赛中也会规定垂钓者只能使用无倒刺的鱼钩,一方面是减少对鱼的伤害,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对周边人群造成伤害。
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自然环境野钓会面临各种安全问题,建议垂钓爱好者前往专业钓场。
新京报记者王继松
7.2米才抛杆,要不别说你会钓鱼,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