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上海头号大佬杜月笙去锦江饭店用餐,排队2小时都没轮到自己,刚准备发火,一个女人走过来,杜月笙的怒火一下子就消了,还主动拿出30万大洋来帮锦江饭店扩充门面,这个女人到底有何本领?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这个女人便是董竹君,锦江饭店的创始人。 1934年她选择了离婚带着四个女儿独自来到上海谋生。 初到上海,董竹君一度陷入困境。她先后创办了多家公司,但均因经营不善而关闭。就在她最落魄无助的时候,一位热心朋友慷慨相助,借给她2000大洋做本钱。 1935年,董竹君利用这笔钱在上海市中心开办了一家小小的"锦江小餐",专门做正宗四川菜。 凭借精湛的手艺和贴心的服务,锦江小餐很快在上海贵族阶层中享有盛名。 就连当时青帮大佬杜月笙也是这里的常客,有一次杜月笙等位置等了足足两个小时都未得到座位,他勃然大怒,企图通过金钱手段扩大店面来"包场"。 然而,董竹君婉言拒绝了他的"好意",表示只需给予优先预订权就可以了。 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决心,董竹君将"锦江小餐"越做越大,后来扩大为"锦江川菜馆",成为遍布上海滩的网红餐厅。 各界名流纷纷在这里聚会,外交官、洋商、资本家无不对董竹君的厨艺和经营头脑叫绝。 尽管事业蒸蒸日上,但董竹君并未忘记自己作为一个爱国者和革命者的使命,抗战期间,她曾利用饭店作为秘密联络点,资助地下党同志并掩护他们的工作。 1946年,她更是拿出30两黄金,专门创办了一家印刷厂为革命党印刷宣传品。这一切无疑都是背负着巨大的风险。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欣然将锦江饭店上缴给国家,作为一家国宾馆供给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重要外宾使用。 从此锦江饭店成为国家接待首领和重要宾客的重地,见证了中美关系正常化、香港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 董竹君在北京安享晚年,直至 1997年97岁高龄离世。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