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来寻医,多学科会诊“一站式”解决难题

钱江晚报 2024-04-11 18:50:57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朱平通讯员童小仙

新疆阿克苏与浙江杭州,相距4600多公里,一场“重生之旅”就此展开。

故事从2024年的年初说起,阿克苏的刘女士(化名)10多年来双腿胀麻不适,逐渐加重发展为行走无力,无法抬腿,需要依靠拐杖和助行器,排便排尿也日渐困难,刘女士前往新疆当地医院求医,核磁共振提示胸椎椎管内长了一枚肿瘤,严重压迫脊髓,是下肢无力和大小便障碍的“罪魁祸首”。

这枚肿瘤需要依靠手术摘除,但一提到手术,刘女士和医生都感到“压力山大”。因为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刘女士前年做了介入手术,在心脏的血管里放了三枚支架,术后需要一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心脏疾患特别是控制不佳的冠心病会给手术和麻醉带来极大风险,麻醉意外和心跳骤停的风险都是一般患者的数倍。

另一方面,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手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风险,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又会使得心肌梗塞的风险增加。更棘手的是,脊髓肿瘤的手术风险极大,神经是人类身体中最为“娇弱”的组织,轻微的影响就会造成神经细胞永久且不可逆的损伤。

两个因素叠加,使得刘女士的手术几乎成了走钢丝的“险旅”。

面对复杂的病例,阿克苏当地医院第一时间求助了浙大二院。由浙大二院神经外科朱永坚教授和心血管内科陈雯艾主任医师组成了专家团队,迅速分析了病情并给出诊治方案:刘女士的脊髓肿瘤考虑是良性脊膜瘤,可以在心脏病情评估后尽早切除肿瘤,给脊髓减压,由浙大二院强大的心血管内科团队和麻醉手术部为这个手术“保驾护航”。

于是,刘女士坐上了飞机,来到千里之外的杭州。航班一落地,刘女士和丈夫就直奔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区,并以最快速度被安排到心血管内科住院。第二天,陈雯艾医生就为她做了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心功能。

随后刘女士转科到了神经外科,朱永坚教授团队仔细阅片,设计手术方案。

5天之后,神经外科手术室里,紧张有序的手术开始了。朱永坚教授按照既定方案,为刘女士设计了小切口,在显微镜下一点点仔细分离肿瘤和脊髓、神经根的关系,最后顺利切除肿瘤。两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出血量仅为毫升(ml)。

从麻醉中醒来,刘女士发现双下肢轻松了许多,而且比术前更有力量,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图说)朱永坚教授在紧张的手术中。浙大二院提供

五天之后,刘女士顺利出院,回新疆休养康复,术后病理提示为脊膜瘤(良性)。

谈到椎管内肿瘤,可能大多数人知之甚少。椎管是脊柱中间中空的一条管道,其中走行着我们神经的一条高速公路“主干道”——脊髓,所有上下行的神经都靠脊髓连接大脑。而脊髓一旦被椎管内肿瘤压迫,就会造成相应节段以下的运动、感觉和大小便障碍。由于脊髓位置很深,手术暴露脊髓需要打开皮肤、肌肉、骨骼和硬脊膜,蛛网膜等结构,而椎管内的操作空间又很小,一旦不慎就会损伤脊髓和神经。

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陈高教授介绍,注重复杂全身情况的评估,处理好基础疾病的关系,个性化手术策略的选择,以及手术技术的精进,都是做好神经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在浙大二院每年要做上千台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不乏国外患者。

0 阅读:17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