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成都市武侯区聚荟街附近的陈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怪事:明明天气晴朗,走在街道旁却感到“雨纷纷”。“雨丝”落在地面上湿漉漉、黏糊糊,“原本整洁干净的街道就像被泼了油,黑黢黢的。”陈先生怀疑这和街道旁种的栾树有关。
树上掉落的到底是什么?对人体有害吗?4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武侯区聚荟街,发现街道两边的栾树下确实频繁“落雨”,有市民表示这应该是树上遭了虫害。为此,记者联系到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他表示,“树上滴落的不是雨丝,而是蚜虫的排泄物,对人体没有危害。蚜虫分泌物中含有糖分,因此市民走在路上会觉得黏黏的。”
▲成都市武侯区聚荟街地面上落满了蚜虫排泄物
“蚜虫雨”每年春秋两季爆发
社区:已经采用吡虫啉进行药物喷洒
商户汪智在聚荟街开店9年了,每年春秋两季他都会看到“蚜虫雨”。由于蚜虫的分泌物既多又黏,为避免落在电动车上影响骑行,他和周边的商户都选择使用硬纸板和塑料纸“挡雨”。
另一边,聚荟街旁眼镜店的工作人员张晴馨也遭遇到如此困扰,“之前把车辆停在树下,过了一晚上,树上的‘雨丝’就落满了车身,密密麻麻很难处理,只能去洗车店进行清洗。”
▲栾树下,不少车辆上都落满了排泄物
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告诉记者,树上滴落的是蚜虫的排泄物,“这种蚜虫属于半翅目的一类昆虫,体长很小,多数约2毫米。栾树的嫩叶是蚜虫比较喜欢的食物,所以树上容易有蚜虫繁殖。”据了解,蚜虫刺入植物的茎、叶及幼嫩部位吸取汁液,会分泌出一种含有葡萄糖、蔗糖等甜性物质的黏液,“这也就是市民们看到的‘雨丝’,对人体没有危害。”
为什么最近蚜虫大量出现?“一般而言,气温连续5天达到12摄氏度以上,蚜虫就会开始繁殖;16到24摄氏度之间,是蚜虫繁殖最快的时候。每年的春秋两季分别会有一次蚜虫爆发。目前成都已经连续几周处于20摄氏度左右,正是适合蚜虫迅速繁殖的环境。”赵力表示,“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大,蚜虫将会大量死亡,数量有所减少。此外,随着时间的推迟,蚜虫的天敌——瓢虫等加速繁殖、数量增多,两者数量将会达到动态平衡。”
▲周边商户选择使用硬纸板和塑料纸阻挡蚜虫排泄物
虽然没有危害,但蚜虫的排泄物还是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如何防治?记者咨询了成都市武侯区簇锦街道顺江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委员高如滋,他表示,最近正处于蚜虫侵害高发期,社区已向簇锦街道报告,提前介入做好预防措施,目前已经安排了专业人士进行吡虫啉药物喷洒,“一般每年的3、4月份和9、10月份都会进行药物喷洒。今天早上9点我们已经喷洒了第一批,今明两天还将在聚荟街、聚萃街、兆景路等地滚动式喷药,最大限度减少蚜虫爆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蚜虫大量出现对周边农作物会产生危害?
专家建议:可通过喷洒药物、引入天敌等方式进行防治
蚜虫专以农作物为食,主要寄生在作物的叶片、嫩茎、嫩梢和花梗等处,刺吸叶、花、蕾、梢的汁液而发生危害。“农作物在被蚜虫寄生后,会发生退绿变黄、枯干脱落等现象。花果受害后,花蕾会发育不良、花期缩短,影响作物植株的整体长势,诱发多种病害,严重的还会导致作物衰弱枯萎甚至死棵。”赵力表示。
目前,成都市区部分地方蚜虫大量出现,是否会对成都周边的农作物等产生影响?赵力解释,“蚜虫一部分会进行孤雌生殖,后代没有长出翅膀就不会迁徙。若进行有性生殖,后代长出翅膀,就有可能迁徙到成都周边的农田,对农作物产生危害。每年早春是防治蚜虫的最好时期,可以通过农业防治,也可以适量喷洒药物,或者引来蚜虫的天敌瓢虫进行防治。”
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武侯区聚荟街附近不仅有蚜虫的分泌物,还飘着许多白色“柳絮”。对此,张晴馨很是担忧,“尤其是昨天下午,白色‘柳絮’漫天飞,对交通出行造成影响不说,附近还有学校,就怕小孩把这些‘柳絮’吸进鼻子里,对身体造成影响。”
▲空中飘着白色“柳絮”,疑似为吹绵蚧
在空中飞舞的不是“柳絮”,而是另一种虫子。赵力表示,“根据照片来看,该虫子疑似为吹绵蚧,身上的‘白毛’就是它们分泌的蜡质,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其本身没有毒性,对人体并没有损害。”赵力建议,春季是虫类大量繁殖的季节,尤其是体型较小的虫类有可能被吸进鼻腔中,市民可以通过佩戴口罩等方式进行防护。
对此,高如滋表示,社区将把情况上报至相关处室进行研判,“待研判出防治措施后,我们将对此类害虫进行统一处理。”
红星新闻记者吕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