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十七年,清朝落魄,嘉庆想起乾隆死前的叮嘱,顿时泪流满面

龙少年品评事 2025-01-20 18:09:10

清朝是从嘉庆年间开始走下坡路的。

尽管嘉庆继位以来,一直兢兢业业,片刻不容休息,但仍然难以抵挡历史的车轮。

嘉庆十七年,清廷表现出大厦将倾的颓势,国库再无多少可用之财,愁容满面的嘉庆,深夜难以入眠,突然想起当年父亲乾隆临死前的一句叮嘱,顿时泪流满面。

1799年,乾隆刚一去世,嘉庆帝就派人控制了和珅,过了不到半个月,嘉庆就给和珅一条白绫,让他在家里上吊自杀。

和珅贪污腐败且位高权重,对新朝廷来讲的确太危险了。处决和珅既消灭朝廷蛀虫解决心头大患,又给其它权臣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一举两得,可谓大快人心。

然而,嘉庆想要处决和珅并非果断履政,实际上早已埋下恨意的种子。

在嘉庆刚继任时,乾隆仍掌管朝政。同时面对两个性格不同的皇帝,和珅一时十分尴尬,为了自保性命只得两头讨好。

一边,和珅在朝堂辅佐乾隆,风头无俩甚至盖过嘉庆,让嘉庆很失落。一边却在背地里讨好嘉庆。

乾隆决定正式退位让嘉庆执政,对外公布前乾隆给军机处透露了消息,其他大臣都守口如瓶,只有和珅悄悄到嘉庆府上送了一个玉如意。然后四目一对,你知我知,就匆匆离去。

嘉庆当然明白和珅的用意,说不感激和珅是假,但也因为这一点,更加坚定了嘉庆要处死和珅的决心。

因为和珅对待乾隆的那一套方式,揣摩皇帝的一举一动,然后投其所好,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没有任何隐瞒和秘密,在嘉庆看来,你能对老皇帝如此,对我如此,难道不可能对别人如此吗?

所以,嘉庆一上台列了和珅二十条罪状,第一条大罪就是悄悄递送玉如意,把和珅送上了末路。

可谁能想到,不久后嘉庆帝却对此事追悔莫及。这又是为什么呢?

嘉庆继位后开启了一系列新政,天下得到一时安稳,却也逐渐面临四方危机,甚至闭关锁国。眼见清廷落魄,国库日渐亏虚,嘉庆惆怅不已。

忽一日,想起乾隆临终前特意嘱咐:“你千万不要动和珅。”如今,终于明白乾隆的良苦用心。

和珅本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可惜九岁时双亲亡故,他和兄弟相依为命长大。

少年时尝尽身边人的冷眼,和珅养成了遭人欺辱后仍满面笑容的习惯。但他人前低眉顺眼,人后暗下苦功,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四书五经更是烂熟于心。

屡试未中后和珅放弃科举进宫当了一名侍卫,侍卫虽然地位低下,但能亲近天子,也为他后来逆袭改命铺下路径。

进宫三年,和珅终于抓住机会。一次,乾隆偶然间一句问话,和珅引经据典机敏应答深获乾隆好感,于是得以时时陪侍皇帝左右。此后和珅平步青云,不到三十岁便位极人臣。

和珅刚上任为官时,清廉公正。直到办理一重大贪污案,他看到没收的琳琅满目的金银珠宝,眼睛掠过一丝贪婪的神色。

从此,他性情大变,只要是能搜刮的民脂民膏,他都会往自己私库里扒。入宫不到十年,和珅便已富可敌国。这一切乾隆都心知肚明,可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因为和珅将很大一部分钱财给了乾隆,存在了国库。乾隆六次下江南的巨大开销,也得益于和珅的贡献。在外交事务中,和珅也表现出了出色的智谋,对西方使者他如鱼得水巧妙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库的充盈立下了汗马功劳。乾隆盛世,和珅功不可没。可这一切,嘉庆却看不到,他只看到和珅贪污,认为国家不能被这蛀虫亏空,同时还被忌妒迷了心智。乾隆当然也知晓嘉庆的心思,恐嘉庆做错事,故在临终前一再嘱咐不要动和珅。和珅贪腐,和珅在,国库就能充盈,朝廷后方就有保障。嘉庆此时才想明白,虽醒却晚矣!从乾隆和嘉庆对和珅的态度不难看出,乾隆深知和珅的才能与长处,用到极致。

而嘉庆因妒杀和珅,在国势下滑的清廷,没有了和珅这个中流砥柱的左右斡旋,国库逐渐消耗殆尽,国家走向衰败。正所谓,知人善用此乃王道。古往今来,善于用人者必成大事铸大业。

特别对身边的人,要善于欣赏其优点,挖掘其潜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共赢!

你怎么看?

0 阅读:13
龙少年品评事

龙少年品评事

品味经典,读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