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3月,因为1815年的一次火山大爆发,导致北半球的春暖花开迟迟不来,反而大幅降温,到了6月竟然下起大雪,仅仅欧洲冻死了20万。 1816年,全球气候异常,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深深地印刻在人类的记忆中。这一年,被后人称为“没有夏天的一年”。时值嘉庆二十一年,清朝虽然在帝国的末日黄昏中奋力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王朝,但农民起义的浪潮和外部侵扰不断侵蚀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根基。然而,即使在政治与社会的风云变幻之中,自然界的猛烈变化更是给了这个时代以及全世界一个沉重的打击。 1815年,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爆发,释放出巨量的火山灰和二氧化硫,这些物质被卷入大气中,遮蔽了阳光,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在远离火山爆发现场的中国,嘉庆皇帝面临着国家内外的重重困难,这场自然灾害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当北半球的春季未能如期而至,随后夏季竟然出现了罕见的大雪,嘉庆皇帝开始反思,是否是天意在警示着什么。 在欧洲,情况更为严峻。滑铁卢战争后的欧洲刚刚开始喘息,人们期待着和平的生活,然而冷夏的到来打破了所有的希望。在法国,一位老农在看着自己那因冻害而死的庄稼,无奈地对邻居说:“这是上天的警示,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太多的疯狂。”邻居只能沉默以对,他们无法理解,为何世界会变得如此残酷。 在1816年这个“没有夏天的一年”中,德国某小镇的景象成为了欧洲众多悲惨故事中的一幕。随着持续的寒冷天气,原本应该丰收的田野变得荒凉,庄稼因为寒冷而无法成熟,甚至在苗状态就已经冻死。人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暂时的饥饿,更是对未来的绝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饥寒交迫的妇人带着她的孩子,走在寻找食物的路上,成为了这场灾难中的一个缩影。 这位妇人名叫艾米丽,她的丈夫在前一年的秋天去世,留下她和5岁的儿子约翰独自生活。艾米丽的家庭原本并不富裕,但在丈夫在世时,还能保持着基本的生计。然而,冷夏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一切。艾米丽种植的小麦和马铃薯几乎全部凋零,家中储存的粮食迅速减少,而镇上的食物价格则是节节攀升,对于艾米丽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 艾米丽尝试过多种方法来寻找食物。她曾试图在林中寻找可食用的野果和蘑菇,但在连续的寒冷天气下,即使是最为坚韧的野生植物也难以存活。每次出门寻找食物,艾米丽都会带上小约翰,一方面是因为家中没有其他人可以照看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在这艰难的时刻给儿子一点安慰和陪伴。 在镇上寻求帮助成为了艾米丽的日常。每当她走进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邻居家门前,带着一丝希望问:“请问,您这里还有可以分的面包吗?”但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沉默或是摇头。这不是因为邻居们冷漠无情,而是在这场灾难面前,几乎每个家庭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他们自己也无法保证能有足够的食物维持生活。 寒冷和饥饿不仅仅在身体上折磨着艾米丽和小约翰,更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每当夜幕降临,母子俩依偎在简陋的小屋中,艾米丽总是尽力讲些故事来安慰儿子,尽管她自己也不知道明天的食物会从哪里来。在这样的日子里,艾米丽的健康状况也开始恶化。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心理压力使她变得越来越虚弱,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始终将最后一点食物留给儿子,自己则是以极少量的食物维持着生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米丽开始担忧,如果这样的日子继续下去,她可能无法保护好约翰。这个念头让她感到无比的恐惧和无助。然而,即便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艾米丽也没有放弃希望。她开始尝试更多的方法来获取食物,无论是向远一些的亲戚求助,还是尝试在野外寻找那些极少数可能存活下来的植物,艾米丽都没有放弃。 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艾米丽带着约翰再次出发,她的脚步更为坚定。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望后,她明白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找到生的希望。这次,她计划去一个较远的村庄,那里有她的一个远房亲戚,尽管并不熟悉,但在这样的时刻,艾米丽愿意尝试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