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管教自己女儿就好,打别人儿子干嘛?”
“福建15岁男生被打耳光,离校出走”事件牵动着万千网友的心。
目前孩子终于找到,但惋惜的是,他早已溺水身亡。
此前,男孩家人道出内情,他曾被女同学家长扇耳光。
可原因果真只是这样?
15岁男孩溺亡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真实原因引人深思!
花样年华失联男生溺亡!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犹记得那时很多官媒,在一些社交平台,发布了有关“蓝朋友”们的视频。
然而,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福建一户人家却有些万分着急!
只因他们的孩子小卓(化名)失联了!
那天中午,小卓母亲本在家等孩子回来吃饭。
可没想到,她左等右等,等了很久都没见儿子身影。
可能是“母子连心”,她当时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于是,她连忙去往小卓学校,结果被告知孩子上午9点多骑车离校,之后再没回来!
这下子,小卓家人着急了,没回学校,又没回家,他能去哪呢?
家人赶忙找寻,找了一圈,终于在离校不远处的河边,发现了小卓自行车,但奇怪的是,人却消失的无影无踪。
后来,家人还从周边一名农民口中得知,孩子在河边站了好久。
彼时农民还好奇,男孩怎么了?
听此,小卓家人更慌了。
当查找附近监控也没找到小卓后,一行人选择寻求了当地救援中心和警方的帮助。
救援中心得知他们的诉求,发布一则寻人启事,警方也加紧搜寻小卓。
然而,遗憾的是,就算“多管齐下”,也还是没找到。
那些天,男孩家人甚至去了学校附近的网吧和店铺,可还是一无所获。
随着时间推移,连热心网友也加入其中,帮助转发寻人启事,但还是没结果。
一直到11号下午,有一位自称是小卓亲属的网友,表示:
“孩子找到了,就在最后停留的岸边。”
他暗示孩子已经走了。
看到这,人们有些炸了!
有网友觉得,15岁的“花骨朵”就这样“凋谢了”,太可惜了,父母该怎么办啊。
也有人不愿相信这则消息。
可没想到,没多长时间,官媒也开始接连报道最新进展。
原来,小卓确实走了,他早已溺水身亡,当地警方目前已经找到他的身体。
真是令人唏嘘,好好的孩子就没了。
虽然,这事到此告一段落,但不免让人好奇,15岁男生溺水原因到底是什么?
此前小卓亲属曝出内情
之前男孩家属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内情。
原来,小卓在初三这个关键期早恋了。
而在事发前1周左右时间,他被早恋对象家长,在办公室扇了耳光。
这之后,他情绪就有点低沉。
偏偏小卓家长后来兴许觉得孩子学习不用劲,不仅对他进行一番唠叨,还为了让他专心学习,收了他的电子产品。
虽然“压倒15岁男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具体是什么,我们暂不得而知。
但显而易见,在小卓被女生家长扇耳光,家人没收他的电子产品两件事先后出现时,那位年仅15岁的男孩心里,便留下了不可磨灭痕迹!
当“小刺猬”早恋,父母该怎么做?
15岁男孩正处于青春期,而情窦初开也是这时期一个典型特征,这时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一些男生、女生出现早恋这个现象咱们很能理解,毕竟我们也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哪个青少年不慕艾?
谁又没有“懵懵懂懂”过?
尽管小卓上初三,处于初升高这个特殊阶段,确实需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但为何女生家长扇了小卓耳光,这种事难道不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若是女生不愿意,男生还能坚持不成?
还有小卓父母,难道那些天一点儿也没察觉孩子情绪变化?未必吧。
他们为什么没包容孩子,反而采取一种“强制”处理方式?
真的很难理解。
对此,网友也这样认为。
还有一位网友分享了她发现自家孩子早恋时的做法,她表示:
“我只是关注并不干预,强调女孩洁身自爱,可以多看看异性的人品和学习等方面是否优秀。”
个人觉得,这位网友处理方式还是挺合理的。
面对孩子早恋,父母第一时间要做什么?
那便是冷静,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10多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仿佛是“小刺猬”,当遇到“危险”时,他们会将自己卷成一团,保护自己。
他们的内心比较敏感,追求独立性,自尊心也较强,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类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尊重、理解、包容和爱。
冷静后,接下来,也需父母正确引导男孩女孩。
比如,适当的与孩子进行心与心平等、真诚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再比如,可以告知孩子早恋的风险,但对孩子行为不加强制。
鼓励他们尽快成熟起来,最终试着将早恋慢慢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有句老话讲的好,“堵不如疏,疏不如引”,这句话放到这儿依旧有道理。
当然,这件事上,学校和老师的做法同样让人难认同。
我们假设是女生家长先发现早恋,找来学校,才发生扇耳光事件。
可即便如此,老师为何没在第一时间将小卓被打这件事告诉家长?
如果那时老师用一种合理方式处理学生早恋事情,关心学生,试着开解小卓;
如果彼时女生家长顾及孩子自尊,保持理智;
如果学校能在孩子不见时及时和家长说一声;
如果小卓父母能多几分理解,或许这种悲剧就可以避免了。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记得前苏联知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句话: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利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复杂的任务,最完美的教育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每个人从小到大,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后接受学校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也相当于孩子不断成长的第二个家。
两者就如同“阴阳两极”,也如同两股不可或缺的力量,相互交织。
只有家校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共同塑造着“祖国花朵”的未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家校合作”是有效家校合作,并非一时的热情,而是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优化。
那么,家校合作如何才能更有效呢?
家长尽可能的对学校进行深入了解,相信学校老师的专业能力。
除此之外,“将心比心”也很重要,家长和学校方面要学会进行换位思考。
如此“双管齐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花骨朵”会健康成长,最终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最后,期望小卓这种事情不再上演,也愿天堂没有痛苦,这位15岁男孩一路走好。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各抒己见。
本文内信息来源:
1.《15岁男生早恋被女生家长扇耳光后失联,被找到时已溺亡,律师:女生家属无需担责》九派新闻,2024年11月12日发布;
2.《福建15岁男孩因早恋被女生家长扇耳光后失联,当地:已溺水身亡》鲁中时报,2024年11月12日发布;
3.《福建莆田一15岁男孩失联!孩子母亲:被女同学家长扇了一巴掌》都市现场,2024年11月11日发布;
4.《初三男生离校出走,家属:曾被女友家长扇巴掌,河边发现了他的自行车》潇湘时报,2024年11月11日发布;
5.《“家校合作”是“最完美的教育”》江苏教育报,2018年10月26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