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温岭赛区|两位冠军皆是女娇娥:一静一动俱才女,似火似水两相宜

钱江晚报 2024-04-20 11:05:07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郭闻

许是女生的情感更细腻,也因此更易感怀于古诗词背后的情绪、情感和故事,第四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温岭赛区小学组、初中组的冠军都是女生,两人或豪迈或温文,但都兰质蕙心,都有着一颗热爱文学的心,保持着热爱阅读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两人都具有极强的自我规划、自我学习能力。这是她们夺冠的秘诀。

小学组冠军:

温岭市锦园小学六年级任丽伊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

到“吾家有女初长成”

任丽伊,是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名人,连续三届参加了比赛,并且拿下了第二届的小学组总冠军,还因此获得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邀请,参加了浙江赛区选拔赛。

所以,当她此次夺得温岭赛区小学组冠军,大家并不觉惊讶。在看图猜诗抢答环节,她连拿3分,首先获得决赛资格,最后的飞花令PK,她一如既往地声音洪亮、反应敏捷、气势十足,利索地拿下了冠军。

当回顾这两年来的诗词学习历程,任丽伊坦诚而言:“相比以前,我觉得现在学古诗词更功利了一些,以前单纯只是喜欢,而现在我还会考虑一些比赛因素。”

而作为旁观者的妈妈,则是另一番感触:“以前孩子学习古诗词,更多地靠背诵,差不多一天背一首,这样诗词积累数量上提高很快。但在参加了几次大赛后,丽伊看到了别人的学习方法,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更深一步地学习古诗词。现在丽伊学古诗词更注重的是理解,以及诗词背后的韵味,包括历史、古代文化常识等等,文言文学习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我给她买了《唐诗鉴赏大辞典》《宋词鉴赏大辞典》,她经常捧着一首首地看,更深地去体会诗词背后的意思和韵味。背诵反倒是少了,现在差不多一周背三四首左右吧。”任丽伊妈妈说,学习古诗词的附加值带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的热爱,书架上相关的书很多,比如《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历史》《苏东坡传》等。《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等纪录片,她也看得津津有味。

任丽伊最爱苏东坡和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正巧,温岭赛区决赛现场的看图答诗比赛环节,画中,一位古人拄着竹杖、穿着芒鞋,穿行竹林,她立刻按下了抢答器,念出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任丽伊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她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蒋巧红可以说是最早的引路人。一年级时,蒋老师在班里设置了诗词擂台赛。最初,小朋友们只需要背诵指定的诗词,谁背得多就能当擂主。当时一年级的任丽伊第一次参加就成为了擂主。自从她当上诗词擂主,就没有失败过。多年来,有许多同学向她发起冲击,却都铩羽而归。2022年,蒋老师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比赛推荐给她,她一路过关斩将,晋级总决赛。

当时全校只有任丽伊一个人来杭州比赛,可以说是“孤勇者”,却大获全胜。赛后采访,她说来年会带同学组队来参赛。学校在读书节上专门组织了一场“以‘伊’敌‘N’不服来战”的诗词擂台赛,由全校同学向任丽伊发起挑战。结果,大家都没有将这个擂主挑下擂台。在她的带动下,全校有四五名同学“杀入”第三届总决赛。

这次温岭赛区决赛后,蒋老师亲切地抱了抱她,她将与其余9位温岭同学一起,直通第四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全省总决赛。

如果说,两年前的任丽伊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现在的她,则已是“吾家有女初长成”,努力奔跑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道路上。

初中组冠军:

温岭市长屿中学初三李欣雨

不爱说话爱写作

最爱海子的诗歌

温岭赛区初中组冠军李欣雨,很文静,带着一种古典美。

比赛那天,她穿着一件半长黑风衣,戴着眼镜,站在台上,文气恬静。

决赛飞花令环节,李欣雨面对台下几百名嘉宾、学生、家长,在经过了手足无措后,她渐渐适应了舞台环境,从容敏捷、冷静淡定,成为了她最终获得温岭赛区初中组冠军的关键。

赛后,面对记者采访,李欣雨重回i人(意为内向的人),在一旁不停地躲闪镜头,小脸红扑扑的。“你有些什么个人爱好或者喜欢的事呢?”即便这个简单的问题,她也很紧张,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一旁的温岭市长屿中学校长郭莜薇有些着急,赶紧替她回答:“她是个文气的小姑娘,她的语文特别好,平时还喜欢写写画画,是个爱读书的人。”听到校长的夸奖,李欣雨小声地补充:“其实相对古诗词,我更爱现代诗,特别是进入初中后,看了许多现代诗。”

“那你最喜欢海子?”没想到记者猜对了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李欣雨笑开了。

听到记者赞美她有种古典美,很适合穿汉服,“真的吗?”李欣雨又露出了浅浅的笑容。

李欣雨的表哥告诉记者:“李欣雨不太爱说话,但非常爱写作,一直偷偷写东西。”因为父母在河北做生意,李欣雨跟着爷爷和表哥们长大,默默努力、奋勇前行。进入初中后,学业繁忙,去看父母的机会比较少,所以相差六七岁的表哥们是她最好的朋友。

温岭赛区初中组冠军,对于李欣雨来说,是意外和惊喜,但认真想来,这其实是一位默默热爱着文学的女生日积月累的收获。少年的努力与积累,终将会有所得。正如一只蝉,许多年的蛰伏只为最后那时的出土、蜕变与羽化。

0 阅读:24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