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9年9月,“海辽”号船长方枕流决定带全船的人起义,前往解放区。他在船上宣布

1949年9月,“海辽”号船长方枕流决定带全船的人起义,前往解放区。他在船上宣布:“海辽号现在起义。”突然一把枪抵住了他的脑袋,一声冷笑传来:“我宣布,你涉嫌背叛党国,你被捕了。”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国民党的势力已日益衰退。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海辽号的船长方枕流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他的家人都在上海,这座城市已经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如果按照国民党的计划撤退至台湾,那么他和他的家人可能再也无法团聚。这个念头让他坐立不安,最终促使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起义。 起义的念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与几位骨干船员的密谈之后逐渐成形。他与副船长习凤仪、鱼瑞麟以及报务主任马骏进行了数次深夜的讨论。通过这些讨论,方枕流确认了他们的支持,这为他的起义计划增添了信心。船员中的大多数与他们的家人一样,渴望回到已被解放的家乡,而不是跟随国民党去台湾。 9月中旬的一个清晨,当“海辽”号停靠在香港码头时,方枕流感到时机已到。他秘密召集了所有可信赖的骨干船员,共同商讨逃往大连的方案。经过讨论,他们决定采用一条曲折的航线,避开国民党的重兵把守的台湾海峡,改从菲律宾的巴林塘海峡进入太平洋,然后北上至大连。 方枕流的计划得到了船员们的响应。9月19日傍晚,他们悄无声息地驶离了香港码头。船只刚启动不久,方枕流就在甲板上宣布了起义的消息,他的声音坚定而响亮:“海辽号现在起义,我们将奔向自由!”船员们虽然一开始感到震惊,但很快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然而,就在这欢呼声中,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划破了夜空。大管轮金久成质疑地说:“你们就不怕国民党的飞机和军舰吗?”正当方枕流准备回答时,一种突如其来的危机爆发了——船卫长侯登山突然拔出手枪,冷笑着将枪口对准了方枕流的头部:“我宣布,你涉嫌背叛党国,你被逮捕了。” 气氛一瞬间紧张到了极点。然而,方枕流并没有慌张。他预料到了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叛,轮机手刘德果断地用大扳手砸向侯登山的手臂,而其他船员迅速控制了局势。经过一番混战,侯登山和金久成被制服。 在深邃的夜色中,海辽号缓缓北上,每个船员的心中都充满了不安和期待。方枕流船长在经历了刚才的危机之后,更加警觉起来,他知道,尽管已经摆脱了直接的威胁,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国民党的海空侦察网极为密集,一旦被发现,他们将面临无处可逃的局面。这时,他必须采取更为谨慎和狡猾的手段来保护这艘船及其宝贵的人命。 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的行踪,方枕流决定对海辽号进行伪装。这艘船的外观与巴拿马的一艘货船玛丽莫拉号十分相似,方枕流计划利用这一点来误导敌人。他命令船上的船员收集所有可用的油漆和刷子,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伪装行动。 在昏黄的灯光下,船员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擦洗船体,有的则开始重新涂漆。油漆的味道在夜风中飘散,每个人都在努力把船只的标志从“海辽号”改为“玛丽莫拉”号。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他们必须确保从远处看去,这艘船与玛丽莫拉号没有任何区别。 整个涂装过程持续了一整夜。第二天早晨,当最后一抹油漆被涂抹上时,太阳刚刚露出海平面,海辽号已经换了一个新面孔。现在的它,从远处看去,确实与玛丽莫拉号难以区分。方枕流站在船头,望着波涛中的船只,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他们还需要在国民党的严密监控下巧妙航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海辽号像一条狡猾的鱼,躲避着可能的追捕。白天,他们尽可能保持低调,避免引起任何注意;夜晚,则趁着天色的掩护,加速前进。船员们轮流站岗,密切注意着周围的海面和天空,以防突如其来的袭击。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一架国民党的侦察机突然出现在头顶上空。飞机低空飞过,显然是在进行详细的侦察。方枕流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他迅速下令所有船员隐蔽,停止一切活动,甚至停止了引擎,让海辽号静静地漂浮在大海中。 侦察机在上空盘旋了几圈,似乎在仔细观察。紧张的气氛在船上弥漫,每个船员都屏住呼吸,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方枕流紧紧地握着栏杆,眼睛不敢离开那架盘旋的飞机。他知道,一旦被识破,他们就无处可逃。 就在这时,侦察机慢慢地提高了飞行高度,最终向东方飞去,消失在云层之中。方枕流长出了一口气,看来他们的伪装起了作用,侦察机并没有识破他们的身份。船员们纷纷松了一口气,继续他们的北上旅程。 尽管这次侥幸逃过一劫,方枕流知道,接下来的旅程仍充满不确定和危险。他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但他明白,只有团结一致,他们才有可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地——自由的港湾。此刻,海辽号上的每一个人都更加坚定了要为自由而战的决心。在太平洋的波涛中,海辽号继续勇敢地前行,每个船员都准备好面对接下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