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免疫药何时纳入医保?超百万治疗费成患儿家长难以逾越的大山

新黄河 2024-04-22 22:29:51

神经母细胞瘤被称为“儿童癌症之王”,它是起源于早期神经细胞的一种癌症,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在中国1-14岁儿童中,每10万人就有1人发病。2019年12月,三岁的四川女孩刘泓不幸成为这十万分之一。近日,刘泓父亲刘洋联系到新黄河记者,他说,一种免疫药物让他们看到了救治孩子的希望,但是高昂的费用成为奔赴希望的绊脚石。

首次使用免疫药物,获得两年“喘息”

4月17日,在距离山东省肿瘤医院不远的一个小区内,新黄河记者见到了刘泓一家。爸爸刘洋开着电脑,陪伴女儿的同时做一些兼职工作。妈妈张汇娟正记录孩子的血小板含量。

刘泓正在自己房间玩玩具娃娃,因为化疗,她的头发已经掉光,身体很瘦弱。刘洋带上房门,又关上窗户窗帘,把与记者交谈的内容隔绝在刘泓的世界之外。刘洋希望女儿的生活简单点,不要对未来担忧恐惧,夫妻俩也尽力给女儿提供普通小朋友的生活,同龄人喜欢的“咕卡”、芭比娃娃她都有。

刘泓在出租屋内玩耍

刘洋告诉记者,2019年初,女儿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神经母细胞瘤后,他们便开始了治疗之路。先经过了四次化疗,后为了切除腹腔内的肿瘤,从成都辗转到北京,求医过程充满坎坷。2020年,正值疫情防控期间酒店封控管理,刘洋在车站候车厅将就一晚,第二天又早起挂号问诊,北京儿童医院、天坛医院他都跑了个遍,还专门跑到专家坐诊的保定医院,希望得到一个手术机会。

后来,朋友告诉他杭州有位医生可以试试,刘洋再度辗转到杭州求医,但未得到确切答复。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徘徊,一次次希望和失望中,刘洋接到了浙江某医院愿意为刘泓做肿瘤切除手术的电话,一家三口立刻飞往杭州。

张汇娟坚持记录孩子血小板含量

2020年4月,刘泓术后身体刚刚恢复,在病友的推荐下,他们来到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了近半年的化疗,两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束后,2021年的元旦,一家三口返回成都。当时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在“双国九条”政策加持下,允许患者使用在国内未上市的新药,其中一种叫“GD2”的免疫治疗药物被众多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视为希望。在家服用三四个月的靶向药后,一家三口再次飞往海南,使用免疫治疗药物,这次治疗共花费150多万元。

背水一战的治疗也为他们带来了胜利的曙光,刘泓顺利结束治疗回到幼儿园,重启了她作为普通小朋友的生活。仅仅持续了两年,今年年初,妈妈张汇娟发现女儿眼眶浮肿,再次动身来到山东省肿瘤医院,经检查,刘泓癌细胞多发转移。

从病友到“战友”

相似的求医路径和同样的经济难题

多数时候,刘泓都是自己玩。但在求医的路上,她并不是孤身一人。

张正阳一家与刘泓一家是朋友,也是“战友”。他们一同从华西二院到杭州,辗转到济南,也都曾去海南求药。不同的是,张正阳首次免疫治疗没有那么幸运,从患病至今,他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吃药是张正阳每天的必修课

张正阳住在距离省肿瘤医院两三百米远的一个村中合租房,每间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都住着沉默的家长和不明就里的孩子。压抑的气氛中,孩子们在走廊追逐打闹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

和许多病友一样,张正阳也剃了光头,因为用药,他身体浮肿,由于做手术时碰到了面部神经,一侧脸颊高高肿起,把眼睛挤成一条缝。上午10:00,是张正阳服药的时间。他乖乖从妈妈那儿接过药后,习以为常地吃完,随后跑去隔壁找小朋友一起打游戏。

妈妈田小燕说,她很感谢游戏的存在,帮助分散了张正阳的注意力。“孩子已经懂些事情,如果停下来,他就会焦虑,反复问为什么血小板数量涨不起来,为什么看病看了这么久,什么时候能回学校找同学。这些问题,我们回答不上来。他不问,就不用回答。”田小燕一声长叹。

张正阳参与公益活动圆自己的军人梦

目前,田小燕和张汇娟都在等血小板含量的升高。按照医学要求,进行化疗最安全的标准是100×10⁹/L,最低限度是80×10⁹/L。张正阳的血小板含量只有37×10⁹/L,因为肿瘤在生长,两害相权,冒着巨大的风险,田小燕签下了承担责任书,为儿子放手一搏。

目前,张正阳的治疗费用已花去二百多万元,负债约七八十万元,他们一家目前依靠低保生活。

百万起步的免疫治疗药物,去年未纳入医保

刘泓和张正阳现在日常所吃的靶向药为洛拉替尼,在国内是治疗肺癌的成人药,一盒药的原价为15000元左右,且非肺癌患者不能纳入医保。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他们转向病友渠道,以7000多元一盒的价格买到,这样的非正规渠道有着来源不稳定和药效难保证的双重风险。

免疫药物达妥昔单抗β

让田小燕和张汇娟看到希望的免疫药是达妥昔单抗β(ch14.18/CHO,第二代14.18),这款药2021年上市并被列入国家《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也是国内首款获批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GD2单抗免疫治疗药物,它被很多患儿家庭视为希望,但它的价格却令人生畏。儿童使用一轮免疫药所需费用大约是30万元,五轮治疗就是150万元。按照孩子的体重等生理指标,刘泓第二次免疫治疗预测需要150万元左右,张正阳大概在200万元左右。两个几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家庭,面临着难以逾越的经济大山。

刘洋起初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隐私,从不接受外界采访,也不曾对周围亲友诉说。眼看家底将空,这次采访是他主动联系的新黄河记者。

“从私心来说,期待媒体曝光能多给孩子筹措医药费,但看到那么多病友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我们更期待通过媒体呼吁,让达妥昔单抗β可以尽快纳入医保。”刘洋说,即便医保不能全部报销,也足以减轻患儿家长的部分经济负担。

药企申报材料强调了神经母细胞瘤已纳入《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2023年年末,2023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布,达妥昔单抗β并未列入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神经母细胞瘤是2023年9月被《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收录的,而当年6月公布的申报规则,要求罕见病需为《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所收录,有着3个月的时间差。达妥昔单抗β生产药企也没有按照罕见病药申报条件申请,而是按一般新药申报的。新黄河记者查询到申报企业在2023年的申报材料,他们在“所治疗疾病基本情况介绍”中,强调了神经母细胞瘤已纳入《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即便达妥昔单抗β没有纳入医保,但本次目录更新还是让更多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家庭看到希望,因为本次调整有15个目录外罕见病用药谈判/竞价成功,覆盖了16个罕见病病种,罕见病数量创下了新高。“这说明我们罕见病患者是被国家看见的,被记挂着的。我们希望达妥昔单抗β纳入医保的进程,能再快一些,对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来说,一分一秒都是生命的机会。”张汇娟说。

记者:刘杰实习生:李晗摄影:刘杰校对:高新编辑:赵晓昕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4-04-23 08:10

    少数,极少数,就不要苛求享受普遍的覆盖了,这不科学也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