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2024年4月19日,在南京建邺,浙江杭泰数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杭泰数智能源”)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伙伴大会”——“追光逐电征伏未来”2024华东区(南京站)招商会。
现场,记者专访了杭泰数智能源总经理马忠。他表示,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是未来光伏消费端的主要市场,“在制造业大省进行探索实践很有意义,我们要做工商业光伏投资的领导者。”
“混改”新兵,深耕工商业光伏赛道
2022年由杭实集团、正泰集团领投,浙民投、国新综改等机构共同参投的“混改”新兵——杭泰数智能源正式成立。
2023年6月1日,在杭州市政府、杭实集团和正泰集团的共同见证下,杭泰数智能源正式落户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
根据早期规划,杭泰数智能源将基于原有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业务经验和股东们的资源禀赋,进一步为公共机构、工商业及终端用户提供一揽子能源解决方案,助力节能降碳、推动能源转型。
“从2009年开始做工商业光伏,是国内最早从事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的团队之一。通过混改,专业化能力更强、市场化机制更灵活。”马忠介绍。
经过去年一年的布局和发展,目前杭泰数智能源自持1GW资产,团队累计开发建设电站超8GW。
看着不断壮大的团队,切身感受着国内光伏市场的“脉动”,马忠坚定的判断,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在光伏的消费端,工商业光伏将是主要赛道。
为制造业注入“绿能”
“在‘双碳’目标下,江苏制造业企业都亟待实现绿能,提高能效、降低成本,这是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江苏光伏产业发展早、光伏产业链健全、光伏企业多,我们愿用专业和服务,与大家一起共享工商业光伏市场的机遇。”马忠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江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和累计总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二。而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江苏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备案容量已约16.1GW,位列全国第一。
在探索工商业光伏业务的道路上,杭泰数智能源也在不断地思考和转变。2023年6月,正式提出战略合作模式,即通过发挥杭泰数智能源资金、平台、技术等专业化优势,借力地方合作光伏企业熟悉区域、机动灵活的特点,实现在电站开发、设计、集约供应链、施工、运维等方面的长期协作。
在这一模式下,去年,杭泰数智能源收获了50多家优秀合作商,其中20多家是江苏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份,杭泰数智能源投资建设的盐城正泰新能源一期11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还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项目。截至2023年杭泰已经在江苏省投建了约193MW工商业光伏电站,2024年计划在江苏新增投建300MW,总投资额超过1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均产绿电3.364亿度,二氧化碳年均减排33.5万吨,25年累计减排838万吨。
“去年以来,光伏市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实际上,市场越是变化,越能体现杭泰数智能源的竞争力。为江苏制造业注入更多绿能,既是我们的专业,更是我们的责任。”马忠说。
积极出海,持续领跑工商业赛道
如果从正泰集团内部的一个工商业光伏事业部算起,杭泰数智能源深耕工商业光伏市场已近15年。
伴随中国光伏行业的变化,杭泰数智能源一直在不断地改变和创新——在光伏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中,选择了工商业光伏这条赛道;在推进工商业光伏业务中,又提出平台化的发展方向,打造具备一流专业领先能力的工商业分布式资产运营平台型企业;当前,在电价政策、强制配储、制造业企业积极谋求转型等一系列新形势下,杭泰数智能源又积极探索“出海”的业务增长新路径。
“今年将在泰国成立海外开发团队。出海并不是盲目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是根据工商业主体对绿能的实际需求做出的决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商业主体前往东南亚设厂,这些企业以欧美客户为主,在海外建厂对于ESG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杭泰决定顺势而为,加紧布局海外市场。”马忠强调。
清晰的发展路径、专业化的平台建设、标准化的产品输出……正式成立仅两年,杭泰数智能源不仅得到了合作伙伴的肯定,更得到了专业投资机构的认可。
今年年初,杭泰数智能源收到了普洛斯昆明杨林物流园送来的致谢锦旗。普洛斯杨林物流园7.2MW高压并网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项目主要是利用园区内的仓库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由于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杭泰数智能源凭借超8GW的项目建设经验积累,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计划,仅用了59天便顺利完成了建设任务。
另一面,杭泰数智能源在A轮融资之后,即将迎来B轮融资。“目标肯定是上市。机构对公司发展很有信心。我们期待成为第一家工商业光伏上市公司,更期待可以成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投资的领导者,为助力全球企业提前实现碳中和贡献杭泰能量。”马忠说。
今年以来,杭泰数智能源集中完成了一批重大项目开工,进一步奠定了在工商业光伏赛道上的领跑地位。其中,仅3月份,杭泰数智能源总装机容量就超过了86MW,项目涵盖化工、物流、金属、机械制造、电力电子等多个行业,预计每年可提供8600万度绿色电力,可减少近8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植树450万棵。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胡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