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个将就叫“为尊者讳”,就是尊者的名字要避开。由此引出许多笑话来: 五代时有一个人叫冯道,做过几朝宰相,学生遍布天下。这些学生因避老师的名讳,每次读《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时,都念成“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北宋诗人徐积,由于其父名“石”,便一生不用石器,走路时遇到石头也要避开,脚绝不能踩到石头上。万一遇到石桥避不开时,也要让人背他过桥,自己的脚绝不亲自踩石桥。 南宋有个人叫钱良臣,其子喜爱读书,每读经史,见有“良臣”两字时,因避讳改读为“爹爹”。一次读《孟子》“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两句,也按习惯改口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一时传为笑谈。 宋代的刘温叟,其父名“岳”,他一生不听音乐(因“乐”与“岳”同音),也不去高大的山(因为高大的山就是“岳”)。 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中写了近3000首诗,其中不乏田园风景诗,但没有一字涉及海棠花。宋代大诗人苏轼很早就指出这个问题,说:“少陵(即杜甫)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 杜甫何以要避讳海棠呢?对此,《古今诗话》做了很准确的回答:“杜子美(即杜甫)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这不能不说是避讳避出来的遗憾了。 (欢迎关注周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