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有关部门邀请外国数学家门德尔松来华讲学。不料他却大为吃惊,反问道:“请我去讲组合数学?可你们中国不是有陆家羲博士吗?”,在场领导瞬间一脸懵逼,陆家羲?有这号人物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我国一位能够比肩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数学天才,名声响彻整个西方世界,成就令外国数学家都为之汗颜,可谓是数学界的“杨振宁”。
但是这样一位人物我们国内却没有多少人了解,甚至还被人嫌弃了23年,最后这样的一位顶级人才成为了一名平凡的高中物理教师,直到他去世之后,他的成就才获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他的名字叫做陆家羲,去世的时候仅仅48岁。
陆家羲1935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的父母一共有过四个孩子,陆家羲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
可惜的是前三个孩子全部早夭,最后只有陆家羲一个人活了下来,因此即使家境贫寒,陆家羲依旧受到了父母最大的宠爱,他们认为陆家羲就是老天爷给他们最后的礼物。
原本陆家羲可以有一个还算快乐的童年,在上学的时候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
但是由于他的父亲在他初二那一年因病去世,他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无奈之下选择了辍学,到上海的一家五金材料行当学徒。
1951年11月,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办的统计训练班到上海招生,年仅十六岁的陆家羲为了更好的发展选择独自一人前往沈阳学习。
凭借着过人的学习天赋,陆家羲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修完了所有课程,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进入了哈尔滨电机厂工作。
在电机厂工作期间,陆家羲买来了高中的课本,利用课余时间修完了全部的高中课程,并且还自学了三门外语。
1957年的一个偶然,陆家羲在书店买书的时候看到了著名数学家孙泽瀛先生撰写的科普读物《数学方法趣引》吸引住了他的注意。
他将这本书买回去后开始夜以继日的研究,其中英国神父寇克满在1850年所提出的“寇克满女生问题”成为了陆家羲感兴趣的问题。
“寇克满女生问题”在当时的世界无人可解,陆家羲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道难题。
于是他辞去了每个月64元的高薪铁饭碗,在1957年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的物理系,并且在入学之后他还兼修数学系。
他曾对人讲过,自己真正热爱的是物理,愿意在此领域里作出更加直接的贡献,可是物理研究需要许多物质条件支持,这些陆家羲不具备,所以他只好先在数学上发力,为自己创造条件。
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陆家羲被分配到了包头钢铁学院当助教,而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对于“寇克满女生问题”的证明,倾尽自己五年的心血写出了论文《寇克满系列与斯坦纳系列的构造方法》,并将它寄往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虽然他的思路非常新颖,但是并没有解决这个困扰了人类一百多年的问题,因此中科院在一年多后给了他回信,委婉的表达了他们的意思,并给他介绍了一些最新的文献资料,希望能够帮他核实论文。
并且中科院还在信中表示,如果陆家羲得到了新的结果,可以将它寄到《数学通报》等学术刊物去。
但在一年后,陆家羲得到《数学通报》的答复是:“由于篇幅较长和所用的数学工具,建议另投其他刊物。”
之后的他又进行了多次证明并投稿,但是得到的均是退稿,他也在此期间被调到了包头九中担任物理教师。
可是即使陆家羲再怎么努力,他的论文也没有得到国内学术刊物的证眼,万念俱灰之下他将自己的论文寄往了海外。
而在当年,意大利学者已经发表文章证明了寇克满问题并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当国际数学界发现陆家羲的论文后,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位来自中国的高中教师,竟然在十年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寇克满问题的论证!
之后陆家羲又先后给美国权威期刊《组合论》寄去了“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系列文章,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认可,称陆家羲的发现为国际数学界近二十年来组合设计中最为重大的成就之一。
即使这样,陆家羲在国内依旧是籍籍无名。
1983年,我国邀请加拿大数学家门德尔松来华传授组合数学,而得知邀请的门德尔松非常惊讶,问道:“请我去讲组合数学?可你们中国不是有陆家羲博士吗?”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位曾经屡遭退文的物理教师,居然是一位隐藏于世的数学大拿,于是急忙邀请他参加了中国数学会第四届年会,并在会议上肯定了他这些年的努力。
令人悲痛的是,陆家羲的成就刚刚得到国家的认可,就在会议结束一天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年仅48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