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票房仅1400万,张艺兴新片击败哪吒却翻车,观众:消费聋人?

乐姚评娱乐 2025-04-05 11:32:57

预售破960万、点映口碑爆棚、孙红雷黄磊等大咖力挺——电影《不说话的爱》在上映前几乎被贴上“清明档黑马”的标签。昨日上映后,《不说话的爱》也终于打破了《哪吒之魔童闹海》长达两个月的垄断,登顶日票房冠军,如此成绩,引得张艺兴的粉丝狂欢,更是盛赞张艺兴演技封神!

4月3日票房统计

然而,与粉丝的欢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是日票房冠军,但首日票房仅收1400万,其中大部分还是预售票房!上映第一天后,各电影数据平台纷纷调低对该票票房的预期,目前预期总票房只1.02亿,远低于上映前的3亿的预期。

4月4日中午12点票房实况及预测

更加打粉丝脸的是,清明假期第一天,随着其他清明档电影的上映,《不说话的爱》票房走势更加疲软,甚至预期不及已经上映60多天的哪吒2。而在各大电影评价平台,观众评价依旧像所有流量电影一样两极分化:粉丝狂赞“张艺兴演技封神”,“电影真实催泪动人”,而路人观众却质疑“用聋人苦难赚眼泪”,还有一些厌恶流量的观众调侃“流量明星演残障,是突破还是作秀?”

熟悉的感觉再一次回来,“流量明星+弱势群体题材”,这样的套路,再一次赢了热搜,两极化了口碑,输了票房。而这一次,到底是张艺兴演技翻车还是观众对这个套路不买账呢?

张艺兴的“聋人父亲”:努力与争议的撕裂

其实作为“海归四子”里目前发展最好的一个,张艺兴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也没有什么好否认的。这一次,为了演好聋人父亲小马,张艺兴闭关60天,去感受聋哑群体的真实生活。他与听障群体同吃同住,学习沟通,生活习惯,哪怕凌晨三点,他还是会对镜练习手语,力图最好的呈现小马这样一个角色的复杂情感。而在拍摄结束后,张艺兴甚至将手语带上演唱会舞台,去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引导普通人对聋哑群体的关注。

在呈现的效果上看,张艺兴的演技还是受到很多的肯定的,导演沙漠盛赞张艺兴“用眼神替代台词”,多年的好兄弟孙红雷也力挺他:“我认你已经是一个特别好的演员!”

但努力并未换来一致认可,特别是在粉丝过度的赞誉下,电影真正的基本盘,普通路人开始反击,有观众尖锐指出:“戴耳塞体验聋人世界,本质是健全者的傲慢。”而影片中,张艺兴饰演的小马因沟通障碍沦为犯罪工具,法庭上手语翻译被边缘化的镜头,被解读为“听人霸权的隐喻”。

于是,围绕张艺兴开始的粉丝和路人网络大战再一次上演,粉丝心疼偶像的努力所以大家夸赞,但路人只需要演员为结果负责,所以不会接受粉丝的捂嘴,而对于商业电影而言,显然后者的观点更能左右票房。

当公益遇上票房:眼泪为何换不来真金白银?

或许,在太多的前车之鉴后,片方也意识到流量演员的风险,于是,《不说话的爱》在宣传期打出了另一张“王牌”,全片有30位聋人演员参演。这本来是一个比较容易博得路人好感的举措,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剧确实用实际行动去关注了听障群体。

但很可惜,上映之后,这样公益行为反成争议焦点——因为,观众们发现,所谓的聋人演员参演,他们大多数的戏份都为背景板,仍是流量明星服务。本来对于流量明星就已经天生反感的路人观众,面对这种营销,更是不屑:“听障人士成了营销工具,苦难被包装成催泪商品。”

而影片宣发点映时,更是大打“社会关怀”牌:手语教学卡片、无障碍观影场、演唱会手语翻译……同时也在社交平台上发起“手语挑战”,通过情感营销来试图将热度转化为票房后劲。

很可惜,催生的眼泪并没有换来票房。抛开张艺兴的双刃剑,《不说话的爱》票房失败的最大问题在于题材与市场的错位。影片试图兼顾“聋人困境”与“犯罪悬疑”,却两头不讨好。聋人群体抱怨“现实问题被简化成个体悲剧”,因犯罪片而看的观众则嫌“煽情过载,节奏拖沓”。社会弱势群体,被迫无奈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桥段,其实早已屡见不鲜,只是观众在电影院眼泪流完,社会依旧无视听障者就业歧视。

在多重催化下,本以为是黑马的《不说话的爱》终究成不了下一个《孤注一掷》。张艺兴也终究逃过“爱豆演社会弱势群体注定挨批”的宿命。

诚然,电影市场需要流量带基础票房,但拜流量粉丝的饭圈恶行所赐,电影市场的核心观众对“流量转型”始终戴着有色眼镜。正如网友调侃:“他越努力,越像在证明自己不是‘小鲜肉’。”这已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那么这一类型的电影如果“既要又要”,那么只能强化自身,少一些噱头,多一些真诚,用优质的内容搭配流量,这样,电影市场的核心受众才不会因为对“饭圈”的厌恶而殃及电影本身,流言们也才会有可能真正完成从爱豆到演员的蜕变。

0 阅读:0
乐姚评娱乐

乐姚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