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修公路系列报道(4)|一名95后“筑路人”在异国他乡的坚守与成长

钱江晚报 2024-04-28 17:28:08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郑诗雨编辑王怿婷

陈文军,95后,现任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埃塞Harar项目工区主任。

2019年12月,刚毕业半年的陈文军带着“闯劲”远赴埃塞俄比亚项目开启海外生活。在埃塞俄比亚的日子,陈文军的生活像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充满了未知、挑战和惊喜。

陈文军,2019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现任埃塞Harar项目工区主任(受访者供图)

早上,陈文军在晨曦的第一缕阳光下醒来,他一边收拾着床铺一边思考着今天的工作安排。陈文军的宿舍是集装箱用木板隔成的三人间,房间虽小,但也是每天放松身心、养精蓄锐的空间。他简单洗漱后,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早餐常常是简单的咖啡配面包,或是当地厨娘准备的烙饼和白粥。有时,为了缓解思乡之情,他和同事也会一起尝试自己下厨,虽然味道不算惊艳,但这份独特的家乡味却让他们倍感珍贵。

早餐后,陈文军来到办公室,翻开笔记本开始安排开始工作。初到埃塞时,陈文军面临的不仅是工作环境与国内项目大相径庭,更有语言文化的差异和海外技术、管理不同的挑战,为了能与属地工人顺利交流,他开始学习当地语言,努力克服沟通障碍,尽力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找到平衡点。

埃塞Harar项目建设初期,陈文军所在的一工区位于标头,与Harar城相接,施工段落内房屋、树木及农田较多,导致征地困难,严重影响了项目施工。为解决征地问题,陈文军多次前往政府办公室及政府人员家中商议。经过反复交涉,项目征地得到了政府人员的大力支持,助力项目解决了部分征地问题,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4年多来,陈文军已经适应了新的生活节奏,从外场施工安排到营地生活,从施工设备保障到施工材料采购,合理安排每一项任务,努力保证整个营地的正常运行。

因项目初期主营地离一工区距离较远,车辆补充燃油成为一大难题。为解决项目燃油供应陈文军四处奔走,与多家加油站商议,货比三家,最终找到了一家愿意持续为项目供油且价格较为低廉的加油站,在同加油站老板多次商谈后,最终签订了采购合同。

现在,身为工区主任的他,从饮水到食物采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把关。由于海外采购条件较为落后,加上项目驻地偏远,每次采购都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最近的小镇,而各个摊位食材种类少且食材的新鲜度难以保证,因此陈文军每次都要在市场来回穿梭对比,精挑细选后才能买到满意的食材。

每天设备开始运作后,陈文军需要根据施工段要求巡视现场施工情况,与现场带班属地工人确认本日施工内容并进行施工交底,与测量员一起根据设计图纸检查测量放样数据。巡视后再次返回办公室统计施工成本并核实产值,及时计算盈亏情况。

一工区新建营地时只有两位中国人,为充分保证人身安全,陈文军多次前往项目驻地警察局与局长沟通,申请警方人员保障营地安全。最终与警察局达成协议,申请到两位警方人员常驻项目保障中方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晚饭过后,陈文军都要组织召开每日例会,属地现场负责人和司机等重要人员参会,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属地工人本日外场施工完成量;与司机一起计算加油量,检查是否有偷盗柴油情况;安排次日施工内容和设备分配;与现场测工进行技术交底,核对本日测量数据;对所有人员再次强调施工安全。

在不断磨砺下,陈文军不仅能够在琐碎的工作任务中高效地管理时间,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也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寻找工作、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当一天的工作正式结束后,陈文军会记录下今日的所见所闻,有时是工作的点滴,有时是生活的感慨,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他在异国他乡的日常,也成为了他宝贵的记忆。

工作外,陈文军和同事们也积极地融入当地文化,品尝特有的Injera面饼、DoroWat鸡肉炖菜、手工咖啡等美食,看见色彩斑斓的手工艺品时,尝试与当地的工匠交流,了解工艺品背后的故事。

外出途中,陈文军和同事们驻足休息时用手机记录下埃塞俄比亚壮丽的自然风光,4年多来,他们对这片土地的自然之美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

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从技术员到工区主任,陈文军不仅见证了自己的成长,更学会了在不同文化之间寻找共通点,理解和尊重差异,学会以更加成熟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段经历都将成为他人生旅程中的宝贵一章。

0 阅读:12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