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汉服设计师、农“抖”带头人、考古专家、地铁司机……三百六十行,行行能闪光。平凡的岗位,也能有声有色,奋发的青年,都在熠熠生辉。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前夕,大河网推出特别策划——“闪光青年有模Young”,聚焦模范青年,关注新兴行业,看闪闪发光的青春模样。
大河网讯从入学第一天起,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临床实践,他都以“做到更好”来要求自己,28岁博士毕业,29岁研究项目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的支持,他就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医生路阳。
从迷茫到热爱坚定从医初心
暮春时节,走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转化医学中心,这里与其他临床科室人来人往的场景不同,安静有序,团结紧张,路阳正在专心致志地忙着手头的科研工作。
如果问最难的学科是什么,很多人一定会说非医学专业莫属。而且医学专业的学生光有本科文凭是不够的,必须得读研究生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曾经有医学生晒过自己读过的医学书籍,摞起来超过一人高。由此可见医学生不容易,想要成为医学博士则更是难如登天。
路阳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学开始就是其他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2岁本科毕业就考上了研究生,28岁医学博士毕业。
“其实当时学医是家里人的意见,一开始自己也是抵触的,觉得要背太多很枯燥的东西,对于理科生的我来说非常痛苦。”路阳说,但后来心态慢慢转变了。
路阳说,他实习时跟的是郑州大学一附院心内科魏经汉教授,魏教授经常循循善诱地给他们讲每个疾病的症状和诊治方案,还让他们上去听诊。
“慢慢地我发现医学知识并不枯燥,每种疾病的发生、症状和治疗之间都存在着广泛的逻辑关系,我开始找到了学医的兴趣,期望自己也能像那些前辈一样为病人答疑解惑,解除痛苦,这也成为我选择心内科的原因。”路阳说,正是魏经汉教授的谆谆教诲,让他走出了刚入大学的迷茫,找到了从医的方向。
“泡”在实验室里求“心”解
“是杜以梅教授的教导,让我看到了科研的魅力和价值。她分享了她的研究领域和发现,并鼓励我们参与科学实验。”路阳坦言,在研究生阶段接触了医学科研之后,他发现医学上还有太多问题等待解决,这更激发了他对于寻找疾病深层次的发生机制和更好的治疗方案的兴趣。
“医学临床离不开科研。”这个想法也是那个时候在路阳心中生了根,他开始发奋学习并顺利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后来又在该校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跟着导师杜以梅教授专心做基础科研。2022年12月进入郑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跟随导师张金盈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
兼顾科研与临床,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路阳正在为心脏病患者发现更多“良药”“良方”努力。
“目前临床上新型抗肿瘤药物如抗PD-1和抗CTLA-4单克隆抗体应用很广泛,抗癌效果也很好。但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是会引起暴发性心肌炎,这种心肌炎的发生率和致死率都很高。”路阳说,他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既可以预防药物引起的心肌炎,又不影响甚至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效果,这样可以让临床医生更加放心地用药。
路阳表示,未来,他准备专注在心肌炎症领域继续深耕,利用和开发新技术形成自己的科研体系,不断产出更好的科研成果。
换下白大褂秒变运动乒乓达人
“我2023年一共获批了2项课题,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路阳说,这两项都是研究心肌炎的发生机制的,其中青年基金主要聚焦于研究代谢和中性粒细胞在心肌炎中的作用,博士后基金是青年基金的扩展和延伸,主要关注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与心肌炎之间的相互作用。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路阳透露,他硕士和博士阶段时做过两个心肌炎的课题,均以失败告终,但是,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都为我新课题的设计和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终我的成果发表在了心血管领域的高水平期刊cardiovascularresearch上。”路阳说,因此他觉得,用心做好眼下的事,不断地提升自己,未来不会辜负现在的努力。
除了临床和科研,路阳业余时间喜欢运动,尤其是打乒乓球,在路阳看来,打乒乓球的时候,会释放积攒多时的压力。“科研有时很枯燥,特别是结果不顺心的时候,这时候去运动一下,换一下脑子,可以忘掉不开心的事,有时候也可能灵光一现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努力的人,在哪里都会绽放光芒。2023年路阳获得了2023年河南省牡丹杯博士后运动会乒乓球项目二等奖和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二名。(祝传鹏/文马绍坤/视频胡瀚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