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张梦月通讯员柯溢能
成像分辨率从毫米到亚毫米,意味着什么?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党委委员、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主任吴丹身上,我们看到了答案——
常规的磁共振影像分辨率大多为1毫米甚至更粗,吴丹和团队研发的3D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技术,让磁共振影像的分辨率提高到了亚毫米,甚至在高场动物成像中达到了0.1毫米。这意味着,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能看到生物组织千分之一的细节,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我能感觉到我们的工作对于人民生命健康的意义。”去年,1985年出生的吴丹获得了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她专注的领域“磁共振成像”,被誉为医学影像领域“最顶尖的明珠”,基于该技术的磁共振扫描仪,可以得出人体从结构到功能的各方面信息,包括大脑结构、神经纤维连接、代谢功能等。
出生于湖州的吴丹,是众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学霸”:2009年,她以专业第一名成绩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后,远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硕博学位后,吴丹以出色的科研成绩被聘任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成为当时领域内冉冉升起的一颗科研新星。
就在此时,她做出了一个令旁人不解的决定:放弃美国成熟的研究室、完备的科研条件和丰厚待遇,选择回国发展。
“当初我出去,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回来。当时,磁共振成像领域在国内迎来了发展最快的上升期,同时我与母校浙江大学一直保持联系,感受到母校对我回国发展的殷切期待。这时候回到祖国,既能紧跟国家磁共振成像的前进步伐,也能用实际行动发挥我多年所学的最大价值。”吴丹说。
新的科研室、新的科研团队,回到久违的母校,是熟悉的过往,也是全新的起点。吴丹用“创业”来形容这一阶段,在重新适应、摸索的过程中,她更注重科研与临床医学的结合,致力于对胎儿和婴幼儿脑疾病和脑发育的研究,并建立国内首个胎儿脑图谱,填补了我国在胎儿脑成像领域的空白。
“大脑精密的结构,脑神经精细的连接等都需要高分辨率的影像,尤其是胎儿发育,小生命最初的形态个体极小,分辨率低根本没法看。”吴丹说,相较于超声等仪器,磁共振技术具备无创无辐射的优势,并且能呈现大脑的多模态信息,因此能在胎儿和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中发挥独特优势。
这无疑是一项“米粒雕花”的艰辛探索。历时5年,吴丹和团队开发出胎儿和婴幼儿的成像和后处理技术,实现了胎儿大脑的弥散成像和早期发育研究。这些成像技术被全球多个实验室采用推广,并推向临床应用。
寥寥数笔间,隐没的是科研途中一次次的“推翻重来”。但在吴丹看来,科研就是试错,要学会承受挫折。“科研很多是从0到1的事情,失败是最正常的,哪怕失败1000次后,成功那一次的快乐就足以抵消所有的惆怅与彷徨。”
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后,吴丹又设立了新起点。今年,她和团队选择花一部分精力去做高端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发,牵头与国内龙头企业联影医疗共同研发超高梯度脑部专用成像系统,该系统的梯度场强达到了国际上最高的水准,为进一步提升脑影像的时空分辨率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撑。
“我们正在对设备进行测试,预计将对脑疾病和脑科学研究有比较大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吴丹将带领团队进一步提升软、硬件实力,加强临床合作。她还计划将大数据、大模型嵌入脑影像处理的流程,来更好地挖掘、识别和疾病相关的特征、探索基因与环境对疾病的影响等。
面对科学这座永无止境的高峰,这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青年高校科研工作者,正在通过培养青年学生,将科研的“接力棒”传承下去。“奋进精神是需要一代代接续传承的,未来我和团队将继续提高磁共振领域科研水平,让更多国产设备用上前沿技术,让医学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吴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