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进行月球背面采样,使用鹊桥二号中继服务,嫦娥六号探月任务看点多

环球网 2024-05-06 06:23:31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刘扬]5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并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作为探月工程四期的一次重要任务,嫦娥六号探测器将执行备受关注的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此次任务有哪些看点呢?

“胖五”架设探月天梯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芯级直径5米的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总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5吨级,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4吨级。此次发射是长征五号火箭的第8次发射,是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第12次任务,也是长五火箭继2020年11月24日护送嫦娥五号探测器奔月后,时隔数年再次执行深空探测任务。在此期间,型号团队针对箭上关键单机开展了大量可靠性增长工作,火箭可靠性显著提升。同时,发射场流程持续优化,由发射嫦娥五号时的近60天缩减到43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平岐介绍,由于地月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一旦在发射窗口内不能实施发射,嫦娥六号奔月就会受到影响。为了确保火箭准时发射,型号团队应用“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技术,为火箭在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提高发射概率和发射可靠性。

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对火箭运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嫦娥六号探测器比嫦娥五号探测器还重了100公斤。设计人员对箭上产品进行了多项设计优化和工艺改进,成功帮助火箭“瘦身”,将长五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100公斤。

如何采集月背样品

嫦娥六号探测器高约7.2米、重约8吨,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重的深空探测器,从下到上分别是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按照计划,探测器与火箭分离后,将在地月转移轨道上飞行,抵达月球附近后“刹车”进入预定轨道。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择机降落月背,采集月球样品,轨道器和返回器在环月轨道上等待,完成月面工作后,上升器携带样品飞向环月轨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对接并转移样品,随后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附近,返回器择机再入大气层回到地球。

据介绍,嫦娥六号任务飞行全过程约53天,由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和再入回收段等11个飞行阶段组成。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王琼介绍,任务的工程目标包括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和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同时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科学目标是完成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背面样品的分析与研究等。

迄今为止人类共对月球进行了10次采样返回,这10次采样均位于月球的正面。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该盆地是整个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撞击坑之一,被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是月壳演化三个独立的地体之一,可能保存了月球上古老的岩石,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据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院士介绍,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以期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月球样品,增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任务实现采样返回后,科学家将对样品进行研究。

月球背面不如月球正面那样平坦,着陆区的选择及精准着陆是任务的难题之一。王琼说,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科学家可以了解着陆区的基本情况,但不清楚着陆区的细致状况。比如,月面上的一些石块都可能对着陆产生影响。这就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让嫦娥六号在落月过程中调整到理想的着陆区域。

在月背如何与地面联系

因为潮汐锁定,月球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嫦娥六号要到月球背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中继通信链路,才能实现与地面的正常通信。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搭建起地月之间“通信桥梁”。

鹊桥二号目前正在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上稳定运行,它不仅能提高通信速率,提高对月球南极区域的通信覆盖能力,还可以节省燃料,保证在该轨道上长期驻留。同时鹊桥二号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任务扩展能力,星上用于中继通信的软件大部分都可在轨升级,能够灵活适应后续新的任务需求,是名副其实的“服务之星”,将为嫦娥六号及后续任务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中继服务。

2 阅读:475
环球网

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