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打仗,不仅“项羽”,还有“韩信”! 关于我军开国将帅的战力,有一个最大误读是,谈及彭德怀,更多项羽的“力拔山兮”,却忽略了“气盖世”下的他,也有韩信兵仙的一面,讲白了就是“智勇兼备”。 您就拿红军时期来说吧,1930年7月长沙一战,彭德怀八千红军对决三万湘军,刚开始敌众我寡被迫向浏阳河撤退时,他命人拆掉河上浮桥自断退路,并亲守河边督导,下令凡后退者一律军法从事,最后背水一战胜利取长沙,创下红军时攻克省会城市的唯一战例。 再有,第五次反围剿刚开打,彭德怀就意识到形势的严峻,率先提出离开苏区到外线作战,并为此先后四次向中央建议,可惜没被采纳,结果一年后中央红军还是离开苏区长征了。 随后长征途中,彭德怀不仅前线第一大将,还在整个战略战术上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比如四渡赤水那会儿,主席高瞻远瞩惊天地泣鬼神的同时,彭德怀也居功甚伟。 您看,一渡赤水后,是彭德怀的建议,让军委把前进目标定在了川黔边。而在二渡赤水后,又是他率先建议在娄山关歼敌,继而主席掌舵下,前线指挥了遵义战役,携手林彪赢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胜仗。 旋即鲁班场战役前,彭德怀从多方考虑,认为这仗不宜打,但未被采纳。接着红军失利后,也是按照他之前建议,“控制仁怀、茅台西渡,以吸引滇、川两敌向西,来寻求机动”,三渡了赤水。 那在四渡赤水后,彭德怀的建议再次促进了中央红军战略的转变,从进军西南改向东南,继而抢渡乌江跳出几十万国军包围圈,为四渡赤水划上圆满句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