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军当众对怀孕的王光行刑。她被悬吊在屋顶,全身一丝不挂,残忍的日军还将她腹中的胎儿活生生的挖出,有村民回忆:当晚王光的惨叫声持续了整整一日,贯穿了整座祠堂。 王光原名王兰香,1920年出生于山西稷山的一个贫苦家庭,她小时候曾被卖给一个地主家做丫鬟,后来从那里逃出。 经历了一系列艰难挑战后,王挺芳一家将她收为养女,并在运城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开始。 在养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下,王光被送往运城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接受教育,并最终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了运城女子师范学校。 1938年,日军侵占运城,学校解散,王兰香的生活再次陷入动荡,她与养父母一同逃至猗氏县的罗村避难,正是在这里,王兰香的命运与抗日运动紧密相连。 罗村当时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她积极参与到抗日运动中,成为一个活跃的宣传者和组织者。 在抗日的日子里,她参加了大众剧团,利用自己的才能编排并表演抗日节目,尤其是她表演的《放下你的鞭子》广受欢迎,激励了无数青年投身战场,她的勇气和才华不仅赢得了群众的爱戴,也逐渐塑造了她坚强的个性和革命的信仰。 1939年6月,王兰香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改名为王光,意味着她愿意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光和热。 同年秋,她与剧团团长苏志乾结婚,尽管生活聚少离多,二人的关系却始终坚定和甜蜜。 1939年底,王光被编入山西新军二一二旅民运大队,不久后又被送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太行分校学习。 在抗大的日夜学习和训练中,王光展现出了她的才能和决断力,无论是在射击场的精准,还是在策略讨论中的敏锐,她总能给予同学们深刻的印象。 毕业之际,虽然校方希望她留下来担任教官,但她坚决要求赴前线,学校无法说服她,只得批准了她的请求。 1943年,王光被任命为冀氏县四区区长,在那里她不仅继续领导战斗,还夜以继日地与妇女们一起纺线织布,赶制军鞋,并帮助她们争取婚姻自由。 同年秋,岳南抗日根据地覆盖着浓厚的战争阴影,王光和她的民兵队伍正密切监视着村庄的动态,准备随时应对可能的日军进攻。 这时,前线来了急报,一支日军巡逻队正向他们的方向推进,目的显然是为了执行一次彻底的“扫荡”。 王光迅速做出了决策,她组织村民和民兵快速撤退,自己则决定留下来进行最后的掩护,她深知,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为抗日事业献力。 撤退的过程中,天气突变,大雾从山谷升起,视线被严重阻碍,王光利用这一掩护,率领几名武装民兵设置了简易的伏击圈。 就在日军接近时,王光大声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并向反方向快速移动,尽力引开追兵。 她的计划初步成功,但不幸中的万幸,一颗流弹击中了她的腿部,使她倒在潮湿的泥土中。 痛苦中,王光掏出她的最后一件武器——一枚手榴弹,她拖着严重的伤势,等到敌人逼近,这才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手榴弹扔向敌人。 遗憾的是,命运弄人,手榴弹并未爆炸,王光也因此被俘。 敌人将她押送至日军驻地辛庄村,严刑拷打试图从她口中得知八路军和老百姓的具体位置。 但王光坚定不屈,无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她都没有透露任何信息。 恼羞成怒的日军对她进行了极其残忍的刑罚,包括割耳、割舌、甚至开膛破肚........ 最终,年仅23岁的王光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折磨后,英勇牺牲。 战争结束后,幸存的群众返回村庄,他们在大庙前发现了血迹斑斑的土地,仔细挖掘后,露出了王光遭受极端折磨的遗体和一件小小的婴儿肚兜。 这一幕,让人心痛不已,在王光果断地引开敌人时,她牺牲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有她腹中尚未出生的孩子! 1947年,中共冀氏县委与抗日民主政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缅怀王光的不朽精神。她的名字被镌刻在翼城烈士陵园的一块纪念碑上,作为对这位抗日女英雄的永久纪念。 参考资料:《巾帼英雄王光—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