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汽车行业正在上演一场震撼大戏: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正考虑出售其部分工厂,而潜在买家竟是中国车企。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全球汽车产业的地震。
这个消息来自路透社1月16日的独家爆料,三家中国车企已经对大众位于德国的两座工厂,表现出浓厚兴趣。德国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大众更是其中的王者,如今却要考虑出售工厂给昔日的“学生”。

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下,这位百年车企巨头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裁员3.5万人的计划刚刚出台,工厂出售的传闻又甚嚣尘上。
中国买家真的会来吗?这场收购传闻的主角是三家中国车企:比亚迪、零跑和奇瑞。消息称它们正密切关注大众即将关闭的德国工厂,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德累斯顿和奥斯纳布吕克两座工厂。
这两座工厂的命运早已被大众敲定:德累斯顿工厂将于2025年关闭,拥有340名员工,主要生产ID.3电动车;奥斯纳布吕克工厂则计划在2027年停产,现有2300名员工,负责生产T-Roc敞篷车型。

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次普通的资产收购。但在德国,任何涉及汽车产业的交易都不会这么简单。德国工会在企业咨询委员会中占据半壁江山,他们掌握着工厂未来的话语权。
奥斯纳布吕克工会代表抛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条件:“工人不反对为中国企业生产,但必须继续使用大众商标,并遵循大众的标准。”这番话透露出德方的真实意图:与其完全出售,不如寻求合作共赢。
德国金属工业协会更是直言:大众的标志必须继续在大型喷漆塔上闪耀,工厂必须以大众的条件为运营准则。这些强硬的表态,让收购计划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政治因素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知情人士透露,任何投资决策都将取决于德国2月大选后,新政府的对华立场。目前德国正处于对华政策的转折点,新政府的态度将直接影响这笔交易的成败。
那么中国车企为何偏偏在此时,对这些工厂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与欧盟去年10月,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最高35.3%的反补贴关税有关。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份额仅为1.8%,到2023年已跃升至7.9%。在欧盟征收高额关税的压力下,在德国设厂生产成为一个合理的选择。这不仅可以规避贸易壁垒,还能借助德国的品牌效应,打开欧洲市场。

目前,已有多家中国车企在欧洲布局: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零跑计划与Stellantis在波兰合资,奇瑞则在西班牙开设合资企业。但这些工厂大多选址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欧国家。
这两座工厂的售价,可能在1亿到3亿欧元之间。对大众而言,出售工厂比关闭更能回收成本。但问题是:在重重阻力之下,中国车企能否成功接手?
可为何昔日辉煌的大众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曾几何时,大众是全球汽车业当之无愧的王者。可如今,这家百年车企的业绩正在节节败退。
2024年的销售数据令人震惊:大众全球销量跌至902.7万辆,同比下降2.3%。在中国市场,销量断崖式下跌10%,仅有292.8万辆入账。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0.5%,降至129.07亿欧元。
这场危机并非一日之寒。大众汽车及其商用车品牌的财务计划存在40亿至5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这个规模的资金缺口,已经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根基。

在这样的压力下,大众管理层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去年12月,一场持续70多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在汉诺威市北部的一家酒店内展开。谈判桌上坐着大众高层和工会代表,议题只有一个:如何自救?
最终达成的方案令整个德国社会震惊:未来将裁减3.5万名员工,削减产能70万辆。
德国工会为何会同意如此巨大的裁员计划?有相关研究的德国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大众目前面临三重危机:电动化转型迟缓、内部管理效率低下、外部竞争加剧。

首先是电动化转型问题。大众新出的电动车型表现差强人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比同级别燃油车高出50%。但售价却无法随之提升,导致每卖出一辆都在亏损。
与此同时,软件系统频频出现问题。去年,大众不得不因软件故障召回数万辆电动车。这严重打击了消费者信心,也让大众在电动车市场的口碑持续走低。
内部管理效率的问题同样严峻。大众在德国拥有12.5万名员工,这支庞大的队伍让公司决策链条异常冗长。一个简单的产品改进决策,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反复讨论,等最终拍板时,市场机会可能已经流失。

公司内部存在严重的部门壁垒,创新项目常常因为内部利益冲突而搁置。这种官僚作风,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外部环境的恶化,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受能源危机影响,德国的电力和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通货膨胀高企也让消费者购买力受到严重挤压,新车订单量持续下滑。
《商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大众在本土市场的品牌忠诚度正在快速下降。年轻消费者尤其倾向于选择价格更具竞争力的亚洲品牌,或者性价比更高的新能源车型。
面对这样的困境,大众管理层提出了激进的自救计划:在未来5年内削减200亿欧元成本,关闭部分亏损工厂,加速电动化转型。但这些措施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面对当前困境,德国车企的未来在何方?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指出:“我们必须共同努力,重塑并增强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同时为电动车的推广注入新的动力。”
电动化转型势在必行,但资金压力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估算,一家传统车企完成电动化转型,至少需要投入500亿欧元。这笔巨额资金不仅包括生产线改造,还涉及电池研发、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德国传统的制造体系和工会制度,也成为转型路上的绊脚石。以大众为例,位于沃尔夫斯堡的总部工厂拥有6万名员工,光是一条生产线的改造,就需要与数十个部门协调,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企业转型的最大障碍。
但德国车企并非没有突围的机会。一个可行的方案是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中国车企在电池技术、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已经建立了明显优势,双方合作将实现优势互补。
大众集团正在积极探索这条道路。去年,大众与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达成合作,计划在德国萨尔茨吉特建设电池工厂。这个总投资20亿欧元的项目,将为大众提供急需的电池产能支持。

技术创新是另一条关键路径。大众集团最新发布的“未来科技路线图”显示,将在未来5年,投入150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研发。公司还专门成立了软件部门CARIAD,致力于开发统一的智能操作系统。
人才结构的调整同样刻不容缓。大众正在欧洲各地设立创新中心,招募软件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这些新型人才,将帮助企业建立全新的数字化能力。
供应链重构也是转型的重要一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建议,车企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供应网络,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宝马已经开始行动,在墨西哥建设新的电池工厂,以分散供应链风险。

成本控制成为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传统车企必须学会用创新方式降低成本。比如采用模块化平台,提高零部件通用性。这样既能降低研发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品牌重塑也被提上日程。奔驰最近推出的全新品牌战略就是一个例子。公司将高端电动车型独立为EQ系列,并在设计、营销等方面注入年轻化元素,试图吸引新一代消费者。
政策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德国政府已经承诺,将在未来5年,投入300亿欧元支持汽车产业转型,包括充电设施建设、技术研发补贴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将为车企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转型之路注定充满挑战,危机就是转机毕竟,当年柯达也是相机行业的霸主,诺基亚也是手机之王。但在数字化浪潮面前,光环再耀眼也会褪色。
德国车企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完成自我革新,否则就可能永远失去全球汽车产业的引领地位。
参考信源:
澎湃网 2025-01-17 两大德国大众工厂即将关闭,中国企业或将接手
财联社 2025-01-17 中资车企有意收购大众德国工厂?“海外建厂”渐成自主品牌“走进去”首选项
Deutsche Welle 2025年1月17日 中资收购将是大众在德工厂新出路?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