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过后,不少用户发现共享单车平台摩拜、ofo悄然取消了月卡优惠,“每月2元”、“3个月5元”的优惠已经不见了,恢复到了“每月20元”、“3个月60元”等原价。此前,除了月卡优惠之外,ofo还曾推出“0元骑”、“1元骑30天”等优惠活动,目前各类优惠活动也逐步下线。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第一,从去年7月份开始,摩拜、ofo开始大打价格战,各类红包补贴、免费骑行、1到3元的月卡在官方APP和社交媒体上大行其道,让消费者目不暇接,被媒体形容为 2014年网约车红包大战的“续集”,也正是依靠这种强有力的补贴,共享单车的用户基数去年呈现爆发式增长。

共享单车企业悄然取消优惠,引发用户吐槽:“完全没有一点预兆,APP里也没弹出过任何提示信息,一下子涨了很多倍,挺震惊的。
问答

新闻建外14号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
Q1
共享单车在这个时候抬高价格,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就行业发展来看,是不是提价的好时机?
葛甲:一方面由于前期共享单车企业投入过大,现在他们在财务上止血,另外跟融资进展有关系,如果不断有资金来还可以继续烧下去,但是现在投资界对这个市场已经有了新的看法,这样共享单车企业不得不进行开源节流,保持稳定发展。

葛甲:我相信他们没有集体商议涨价的行为,完全是自然选择。前期他投入一方面是为了抢占市场,另外也是为了做数据,把数据做的好看一些,给投资人有所交代,因为这牵涉到后续投资。但是后来投资涌入的速度已经开始放慢了,这种情况下投资进不来,那只能是从内部开始在财务上做一些开源节流,把价格提上去。
Q2
去年7月,摩拜、ofo在相继宣布完成E轮融资之后,双方就再也没有融资落地。为什么共享单车这一曾经的投资风口如今却吸引不来新的投资?
葛甲:任何一个行业它都要有一个想象空间,之前的共享网约车疯狂发展的时候想象空间是比较大的,只不过后来遭遇了一些政策上变化,才变冷下来。共享单车其实也跟那时网约车差不多,但是它遭遇的是另外一种情况,并不是政策上的,政策上有一点点,比如说北、上、广、深停止新投放共享单车。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市场容量和它的市场前景,商业前景出了问题。之前摩拜一直说: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物联网企业,物联网将来会有很大的用场,不光是在共享单车上,在别的方面也可以用,价值很大。但是等到摩拜把这个想象的议题抛出来,市场上对它直接反应是没有的,这个时候它之前所画的蓝图基本上就失效了。

Q3
融资前景不明朗是不是意味着工厂单车的发展现在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而且未来这个市场会怎么样?
葛甲:它不是瓶颈期的问题,他现在是在寒冬,绝对是最冷的寒冬。共享单车其实有很多问题,它的自由度很高,骑到地铁口往那一扔,有的是扔到了高速路上。便利程度高的同时也造成了管理难题,他后续管理成本太高,包括损坏、包括不按照规矩停放的,有一百个人骑车就得有一个人在后面去给他们收拾,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运营成本,也是整个共享单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共享单车还是要走向一种无桩也不对,有桩也不对,可能要往中间走一走,就是你停放的位置和投放的地点可以灵活一些,但是还是要有一定的规矩,把它约束在一定范围和区域之内,而且它的这个使用还是要给他设置一些门槛,找一个折中的机制出来来进行一个发展,像目前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行。
(电子围栏试图围住共享单车的小任性)

针对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今年2月份,摩拜已经上线了“运营地理围栏”功能。这一功能利用的是“电子围栏技术”,也就是首先对区域内适合停放共享单车的地方虚拟划线,然后利用共享单车的定位技术,指导用户将单车停放在规定区域内;同时,在摩拜单车手机APP界面也可以看到被灰色条块覆盖的禁停区,如果违规停放,用户的信用值将受到影响。

Q4
“地理围栏”、禁停区等手段,能否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的问题?
葛甲:地理围栏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但是技术实现方面还有一些问题!目前共享单车的定位都是通过不同服务商、运营商,精度还是有问题,两、三米差距还是有的!比如,你用地图去导航,你走辅路和走主路还是识别不出来的!你在马路的这边和在马路的那边它是识别不出来的!高精度地图误差能小到几十厘米几厘米,这种地图是有的,但是太贵了。各种单车它是全市到处都飞的,你不可能是用高精地图,这要花好多钱。所以说,地理围栏设想是好的,但是你要有相应的机制,目前可能短期一年之内,看不到太大的效果。在门口弄了个地理围栏,他给你放到外面的一道五米远,你能识别出来吗?十米之内识别不出来的,它还是一个乱停乱放的一个状态,所以要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技术一定是能逐渐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