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与姜维的战略失误 姜维是蜀汉后期的肱骨之臣,但宋人郭允蹈编《蜀鉴》,却认为“姜维亡蜀”,蜀汉灭亡是姜维造成的!争议最大的就是姜维调整汉中防守部署,让魏军趁虚而入。 主要证据有两个: 一是蜀汉兵力至多10万,除开守成都和益州各郡边境的,实际上,屯住汉中的兵力5~6万,就这些兵力分驻各个隘口都十分吃紧,但姜维却把他们集中起来伺机而动!姜维出军,动辄数万,他将汉中方面能动用的军队基本上都抽调了。郭允蹈认为“姜维亡蜀”,主要针对姜维撤减汉中各个关隘兵力,从而导致汉中门户大开。 二是屯兵沓中避祸。沓中地区位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东部与舟曲县西部,远离汉中,进不能威胁关中,退不能守卫门户。为了远离政治漩涡,姜维把大部队拉到一边,使本不充裕的蜀汉兵力雪上加霜。以至于直到钟会大军已经进入汉中土地的消息传到沓中时,姜维才决定回军,但已经晚了。 263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在绵竹被邓艾打败,临死时痛悔:“我外不能制服姜维,内不能制衡黄皓,我有何面目活着?”说明姜维在蜀汉内部并不得人心,不服从管理,所以被与黄皓之流相提并论。 上述观点,说姜维亡蜀可能过于夸张,但论姜维在战略上的系列失误导致蜀汉军事速败,确有其道理。 (欢迎关注周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