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黄宝妹的新角色

上观新闻 2024-05-11 20:32:31

“没有想到《黄宝妹》排得这么好,我看了很激动。上海人民没有忘记纺织工人,我只是其中一个代表,希望大家通过这部戏知道上海的纺织工人是什么样的。”5月9日,沪剧《黄宝妹》创演暨文慧沪剧团艺术探索专家研讨会上,93岁的全国劳动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一席话,引发全场掌声。

这几天黄宝妹很忙。5月7日,上海文慧沪剧团原创沪剧《黄宝妹》亮相虹桥艺术中心,揭开第12届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大幕。演出前,黄宝妹为剧组以及上海民营院团成员上了一堂党课。

沪剧《黄宝妹》将影像与戏剧结合,以黄宝妹进厂当工人为开端。黄宝妹的党课从今昔对比讲起。不满14岁的她去当时还是日本人的裕丰纱厂上班,每天早晨4点起床,“工厂女工的白班是早晨6点到晚上6点,晚班是晚上6点上班、次日早晨6点下班。”

上海解放后,工人翻身成为主人,生产积极性一天比一天高,黄宝妹探索“单线巡回、双面照顾、不走回头路”,节省了人力,还可以让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沪剧《黄宝妹》也记录了这段经历。

“《黄宝妹》举重若轻,展现了黄宝妹各个闪耀的阶段,表述朴实,背后却是崇高而伟大的精神,黄宝妹朴素的理想就是大家都有衣服穿,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剧作家罗怀臻在研讨会上直言,“当下一些作品在崇高理想和正常人性之间制造人为的矛盾,比如家里老人生病,或者妻子难产,需要熊猫血,或者孩子高考失败,还报复家长。沪剧《黄宝妹》跳离了这些窠臼,以现代剧场的气质打造载歌载舞的剧目,探索塑造先进人物的新方式。黄宝妹本人举重若轻的气质,也成为作品的气质。”

评论家杨子深有同感,他表示,沪剧《黄宝妹》用真实情感建立与观众对话的空间,用生活化的场景润物细无声传递黄宝妹的精神高度。

1952年11月,21岁的黄宝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黄宝妹下定决心,一辈子都要为人民服务,做一名纺织女工。她在上海国棉十七厂工作了42年。1953年,新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一年,全国总工会第一次评选全国劳动模范,22岁的黄宝妹入选。1958年,导演谢晋拍摄纪录电影《黄宝妹》,以一位编剧寻访黄宝妹为线索,讲述国棉十七厂的黄宝妹小组学习郝建秀先进经验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黄宝妹不想做演员,也不想坐办公室。她喜欢伴着纺织机工作。1986年退休后,黄宝妹为江苏启东、新疆等地开办纺织厂出谋划策。在山东的一段经历,她印象深刻,“当时青岛的旅馆住一晚15元,招待所4元,我选择住4元的招待所,给单位节约经费。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人后己,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评论家刘文国表示,沪剧《黄宝妹》通过主旋律的艺术化呈现,实现从劳模人生向戏剧人生的转变,让观众看到家国情怀与理想信念,剧中,纺线变成纱幕的细节,格外灵动。评论家荣广润说,黄宝妹热爱生活,充满活力,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劳模模式,这也给剧目带来了轻松的气质。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向黄宝妹授予荣誉铭牌“永远的纺织女神”。文慧沪剧团副团长缪佩红从少女黄宝妹一直演到她退休,“我在饰演黄宝妹的过程中得到了精神洗礼,已经向市演出行业协会递交入党申请书。我向黄宝妹老师学习,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先人后己。”

在评论家沈伟民看来,黄宝妹作为上海工人的杰出代表,通过沪剧呈现了真正的上海城市底色。“把工人杰出代表搬上舞台,体现了文慧沪剧团的眼光、坚守。文慧沪剧团2010年成立至今,接连推出《风雨同舟》《白衣柔情》《绿岛情歌》《心归何处》《早春》《黄宝妹》等原创大戏,剧目创作、经典传承、人才培养、演出受众均领上海民营院团之先。”

“《黄宝妹》宣传踏踏实实的螺丝钉精神,认认真真奉献,舞台语汇朴素而有内涵。”评论家戴平表示,像《黄宝妹》这样的作品在今年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还有不少,“以前都是小剧小戏报名参加展演,现在报名作品过百,创作大丰收,我们很高兴。”

“上海民营院团不是几个小舢板绑起来,而是各自有实力的一艘艘大船,随着市场风浪起伏,他们有规避风险的能力,有独辟蹊径的智慧判断。”市演出行业协会总召集人韦芝的话掷地有声,“民营院团不是能生存就行,而是要怎样活得更好,展演划定了标准,有能力、有要求的创作者勇挑重担。台上演‘黄宝妹’,台下也有像‘黄宝妹’一样的院团当家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作品向观众汇报。”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