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玉
5月10日下午,长城汽车召开了股东大会,公司高管就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进行了全面回顾,并详细阐述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长城汽车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和底线思维,发挥长板优势。公司将持续加大在皮卡等核心品类的投入,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车市场,并计划通过直营渠道提升用户体验。此外,长城汽车还将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车企掌门人也纷纷走到台前,通过直播等形式与用户直接沟通。而此次股东大会也采用了直播形式。魏建军表示:“互联网时代,我们整个团队都要建立互联网思维,掌握新时代的传播规律。”
海外扩张步伐加快
当前汽车市场确实呈现出高度内卷和竞争加剧的态势,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电动化等。
随着市场变化,企业的战略、定位、营销、渠道,包括产品策略可能都需要变化。在上述背景下,长城汽车的核心战略是什么?在股东大会上,公司管理层作出了回应。
魏建军表示,公司追求的是有质量的市场,在当前汽车产业,尤其是电动车领域,竞争尤为激烈。面对2023年电动车行业亏损加剧的形势,长城汽车有选择地调整销售策略,减少亏损严重的车型销售,同时大力推广盈利或微亏的车型。公司必须具备自我造血能力,以长远的视角看待发展。
得益于对有质量增长的长期战略的坚持,长城汽车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32亿元,同比增长26.12%,创下历史新高;归母扣非净利润48.34亿元,同比增长7.98%。进入2024年,长城汽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6亿元,同比增长47.60%;净利润达到32.28亿元,同比增长超17倍,创历史同季度营收及盈利之最。
长城汽车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背后除了产品结构优化外,出口增长也大幅增厚了企业利润。数据显示,2023年长城汽车海外营收同比增长100%,达到536亿元。销量方面,长城汽车2023年实现销量123万辆,同比增长15.85%,其中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超过113%,海外销量增长超过82%,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一季度,长城汽车实现销售新车27.53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海外销量达到9.28万辆,同比增长了78.51%。
在股东大会上魏建军透露,今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要挑战50万辆。长城汽车副总裁史青科补充说,分品牌来看,要挑战这一目标,哈弗是大盘,目标销售30万辆,皮卡目标销售6万辆,坦克目标销售5万辆至6万辆。
如今,更多中国主机厂走向海外,细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长城汽车如何在海外市场竞争中保证企业利润?
“为确保利润,我们先聚焦GWM战略,提升效率以节约成本。国内我们有多个品类品牌,但在海外统一为GWM,集中资源,提升效率。另外,要开源,即开拓新市场。去年我们进入墨西哥,今年计划进入更多新市场。全品类、全动力、全档次的车型将投入更多细分市场,创造利润和价值,增强品牌影响力。”史青科说,关于海外经营,全球化布局的价值远超过短期经营,全球化意味着面对不同海外市场,其量级、产业政策、产品需求、消费习惯等各不相同。在拓展过程中,越早站稳脚跟,利润来源和经营质量越高。
加码软件与AI智能化投入
当前,新能源的变革和智能化的变革,正在重塑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格局和品牌格局。
对此,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王远力表示,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在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目前,公司已立项前瞻性研发项目110多个,建立了完善的实验验证能力,并拥有多个技术研发基地。此外,公司正在建设的风洞实验室将成为中国主机厂最先进的风洞实验室,投资近5亿元,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人才方面,我们已在包括保定在内的八大城市设立了技术研发基地,如北京、上海、天津、大连、成都、张家港、沈阳等。”王远力说,同时,技术中心也在持续加大软件和AI智能化的投入。在信息化、数字化赋能研发方面,我们拥有210多套仿真软件系统,涵盖性能仿真、软件设计、结构设计、耐久设计、造型设计等。此外,公司还利用AI赋能研发能力,不仅开发了CSEE智能驾驶一体化大模型,还在积极开发标准大模型、知识大模型等。
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刘宝表示,公司已完成新能源核心产业链的全方位布局,涵盖动力电池电芯模组、高压电控及功率半导体核心零部件的自研开发。同时,公司围绕智驾混动构型及新能源三电系统构型,不断创新技术,并储备了一系列高竞争力的新能源技术与产品。
“在动力电池领域,我们首创短刀类电池产品,确保高安全性与高生产效率,单片生产速度仅需0.125秒。此产品全面覆盖BEV、PHEV车型,实现最大单品生产效率和功能化。在快充技术方面,我们已解决4C超充能力电芯的开发问题,并正研发6C倍率的多面冷却技术超快充电芯,目前进入验证阶段,预计搭载后能实现10分钟行驶500公里。”刘宝介绍,同时,公司也投入研发下一代固态电池,已具备小容量全固态软包电芯制备能力,有望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加快固态电池上车应用。在电驱方面,公司布局了从100千瓦到400千瓦的系列化电驱产品,并即将推出一款800伏高压电驱多合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