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上海网友在使用滴滴出行小程序时意外发现了一笔来自2017年的未支付订单,金额高达1414元。该笔订单的行程仅为2公里左右,耗时7分钟。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针对此事,滴滴出行官方账号迅速作出回应,并向用户表示歉意。经过核查,该笔订单发生在2017年10月22日,预估里程为1.588公里,正常费用应为14元,但账单金额却显示为1414元,并且状态为未完成。滴滴方面初步判断,这一异常可能是由于司机在输入车费时不慎误操作了两次所致。
为了纠正这一错误,滴滴客服已经再次联系到该乘客,并对订单金额进行了修改。同时,滴滴也借此机会向广大用户介绍了其平台的安全保障机制。滴滴表示,在出租车司机输入车费与实际行驶里程、预估价之间存在异常时,平台会进行拦截并提醒司机核对车费。对于开通免密支付的用户,滴滴也会进行拦截,确保账单不会自动支付,而是需要乘客手动确认并支付。
此外,滴滴还提到了其“车费卫士”功能。该功能覆盖了绕路、未坐车收费、多收附加费等八大场景。当乘客在使用网约车时遇到这些场景中的车费异常问题,“车费卫士”会分级启动拦、退、赔三大功能,以确保用户的打车费用透明合理。这一功能的推出无疑为滴滴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此事件中,滴滴出行展现出了积极的回应和安全保障机制,并成功地解决了用户的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滴滴对用户权益的关注,也为其他企业在类似情况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期待滴滴能够继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为行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用户10xxx61
我到现在还有好几笔乘客没付的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