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觉得,夫妻嘛,过日子就是搭伙过日子,凑合着过呗。
浪漫是啥?
能当饭吃?
但读完《浮生六记》,我真觉得,这沈复和陈芸,活生生把日子过成了诗,让人羡慕得牙痒痒。
你说他们有钱有势吗?
并没有。
那为啥两百多年过去了,还能让人津津乐道?
今儿咱们就来唠唠,这俩人到底有啥秘诀。
神仙爱情,甜到齁!
先说说这俩人的“甜蜜暴击”。
沈复和陈芸,那真是从小就认识,青梅竹马,十三岁就订了婚。
你想想,搁现在,十三岁还在念初中呢!
这俩人十八岁就成了亲,洞房花烛夜,沈复发现陈芸还在吃斋,一问才知道,原来几年前为了给他祈求水痘早点好,她就开始吃斋了。
你说这得多有心?
后来,沈复晚上回家,看见陈芸在烛光下看《西厢记》,他不但没觉得媳妇不务正业,还跟她一起讨论剧情。
这还不算完,陈芸喜欢出去玩,沈复就支持她,还让她女扮男装一起去看花灯。
有一次,沈复要去吴江办公,陈芸想去看太湖,沈复就让她假装回娘家,俩人一前一后,偷偷跑去看风景。
陈芸看到太湖,激动地说:“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
想闺中人有终身不得见此者。
”你说,这哪是封建社会的夫妻,简直是灵魂伴侣啊!
这俩人,不仅生活上互相扶持,还有共同的爱好和价值观。
陈芸能跟沈复一起吟诗作对,还能在事业上给他出主意。
俩人在一起,就像两块拼图,完美契合,感情那是越处越深。
家破人亡,咋办?
但你以为他们一直都这么顺风顺水?
那你就太天真了。
在那个年代,陈芸这种“不守规矩”的性格,让整个家庭都看不惯她,甚至连沈复的父亲都对她有意见,最后把他们一家老小都赶出了家门。
这还没完,陈芸的弟弟走丢了,她母亲因为思念儿子,积劳成疾去世了,陈芸自己也因为悲痛过度,身体越来越差。
沈复没了工作,只能在家开了个书画铺子,但生意也很惨淡。
为了贴补家用,陈芸不顾自己的身体,经常做刺绣。
后来,沈复在扬州找到了一份“代司笔墨”的工作,以为生活能安定下来了,结果没过多久,他又失业了。
沈复为了给陈芸治病,没钱,只能谎称自己骑驴出门,实际上是步行去借钱,一路风餐露宿。
但即使这样,陈芸还是没能治好,在她四十一岁那年,和沈复回忆了过去的点点滴滴后,就离开了人世。
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俩人没有互相抱怨,陈芸从来没说过沈复没本事,反而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还想着怎么赚钱养家。
沈复看到老婆生病,为了不让她担心,谎称骑驴出门,实际上是步行去借钱。
这才是真正的患难见真情啊!
最好的爱,长啥样?
诗人罗伊·克里夫特说:“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还因为,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
我爱你,因为你能唤出我最真的那部分。
我爱你,因为你穿越我心灵的旷野,如同阳光穿透水晶般容易……”
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沈复和陈芸的爱情,再合适不过了。
好的感情,就像一面镜子,能让你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也能让你为了对方,成为更好的人。
执子之手,路好走!
《浮生六记》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但现在看来,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感情最终都要落实到生活的细节里,两个人能够互相扶持,不离不弃,一直为对方和家庭着想,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其实,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
很多人在平淡的生活面前,选择了放弃。
但沈复和陈芸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也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互相体谅和理解,是认真过好每一天的态度。
“有一种深情,愿生生世世为夫妇;有一种生活,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余之所愿,不负尘世不负卿。
”
这世间最好的感情,都藏在平凡生活的点滴里,都藏在两个人携手同行的互相成就里。
也许只有当我们和时间赛跑了很久,才会发现,最美的事情,就是这一路上有你。
所以啊,与其羡慕别人的轰轰烈烈,不如珍惜眼前的平淡幸福。
好好爱身边的人,一起努力,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才是《浮生六记》告诉我们的,最宝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