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奇迹!塔里木盆地湖泊干涸40年,多年输水超90亿m3起死回生

微观史纪录 2024-09-09 15:02:13

文|微观史纪

编辑|微观史纪

21世纪初,站在台特玛湖边,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水阔鱼肥”的绿洲。目之所及,只有干裂的湖床,像老人脸上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和自然的残酷。风沙肆虐,卷起漫天黄沙,仿佛要把这片土地吞噬殆尽。曾经的碧波荡漾、芦苇摇曳,都已化作过眼云烟,只留下令人唏嘘的历史遗迹。

你很难相信,仅仅几十年前,台特玛湖还是塔里木盆地一颗璀璨的明珠。碧绿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微风拂过,荡起层层涟漪。湖边,茂密的胡杨林形成天然屏障,守护着这片水域。成群的候鸟在这里栖息,清脆的鸣叫声不绝于耳,为这片静谧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1950年代末,台特玛湖的面积达到峰值,183平方公里,相当于20多个西湖大小。谁能想到,命运会如此捉弄,短短几十年,这里竟会变成一片荒芜之地。

台特玛湖的“消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缓慢的“死亡”。20世纪中叶,随着塔里木盆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灌溉农田,人们在上游修建了水库,截断了原本流向台特玛湖的水源。1972年,大西海子水库的建成,彻底切断了台特玛湖的生命线,这个千年古湖失去了最重要的水源补给。

雪上加霜的是,台特玛湖本身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十分恶劣。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常年受到风沙侵蚀。强劲的东北风,加速了湖水的蒸发。数据显示,台特玛湖年蒸发量高达2920毫米,几乎是当地降水量的几十倍。缺水、干旱、风沙,多重压力下,台特玛湖的水位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下降,湖面不断萎缩,最终走向干涸。

湖泊的消逝,首先冲击的是生态环境。失去了水的滋养,植物纷纷枯萎死亡,曾经郁郁葱葱的胡杨林,变成了光秃秃的“死亡森林”。依赖湖泊生存的动物,被迫离开世代栖息的家园,踏上寻找新水源的漫漫征途。大量鱼虾因湖水干涸而死亡,曾经的“鱼米之乡”变成了荒芜之地,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台特玛湖的干涸,更像是一声警钟,敲响了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警报。作为塔里木河的尾湖,台特玛湖承担着调节区域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它的消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加剧,整个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也波及到了人类自身。土地沙漠化导致农业减产,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曾经依靠捕鱼、种植为生的当地居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踏上迁徙之路,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一位曾经居住在台特玛湖边的老人回忆说,当年他们被迫离开家园时,许多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他们除了离开,别无选择。

20世纪末,台特玛湖的惨状,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人们意识到,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台特玛湖将彻底消失,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也将岌岌可危。2000年,国家决定斥资107亿元,启动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工程,试图让干涸多年的台特玛湖重获新生,一场人与自然的“战斗”正式打响。

然而,让一个干涸多年的湖泊“复活”,绝非易事。第一次输水,近1亿立方米的水,浩浩荡荡出发,但仅仅走了106公里,就全部被干涸的河床吞噬,连个水花都没翻起来。这次尝试,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人们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这可是近1亿立方米的水啊,怎么说没就没了?”参与输水工程的工作人员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不甘心,更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专家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经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专家们发现,台特玛湖干涸多年,湖床被大量泥沙淤积,形成一个巨大的“吸水鬼”。要想让湖泊“喝饱水”,必须先解决湖床渗漏问题。

此外,专家们还对输水方式进行了调整。之前的输水方式,水流速度快,水量集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为此,他们决定采用多阶段、小流量、长时间的输水模式,就像给病人输液一样,慢慢滋养干涸的湖床,让水流有机会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

除了技术层面的改进,国家还从顶层设计上加强了对台特玛湖生态修复的保障。1991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成立,负责统筹协调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2001年,投资107.3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获得批准并开始实施,为台特玛湖的生态修复提供了资金和政策保障。

在科学的指导和制度的保障下,台特玛湖的生态修复工程正式进入“持久战”阶段。

从2000年到2023年,24次生态输水,如同24次生命的注入,将超过90亿立方米的“生命之水”送到了台特玛湖。每一次输水,都是一次艰辛的旅程。科研人员顶着烈日酷暑,在荒漠中跋涉,监测水流、分析数据、调整方案,只为让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输水过程中,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了找到最佳输水路线,他们翻山越岭,勘测地形,绘制地图。为了减少水流渗漏,他们在河道两侧种植防风林,铺设防渗材料。为了监测水质变化,他们在沿途设立监测点,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他们的努力,也换来了回报。随着一次次输水的进行,台特玛湖的水面逐渐扩大,湖泊生态系统开始慢慢恢复。干裂的湖床,重新被水覆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湖边的植物,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为这片荒芜的土地增添了一抹抹绿色。

2005年,台特玛湖的水面恢复到6平方公里,虽然与曾经的辉煌无法相比,但这小小的“胜利”,却给了人们巨大的鼓舞。它证明了,只要坚持不懈,人类可以战胜自然灾害,让“死而复生”。

2017年,台特玛湖的水面一度达到500多平方公里,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然而,专家们发现,过大的湖面,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反而不利于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经过反复论证,他们最终确定,将台特玛湖的湖面维持在88平方公里左右,是最佳的生态平衡点。

如今的台特玛湖,虽然面积比鼎盛时期小了许多,但湖水清澈,植被茂盛,鸟类翔集,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曾经消失的野生动物,也重新回到了这片家园。胡杨林重新焕发生机,一棵棵挺拔的胡杨树,如同坚强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

台特玛湖的重生,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人类精神的胜利。

台特玛湖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为生态修复提供保障。

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生态修复项目,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社会公众要增强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用电,减少碳排放,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台特玛湖的重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态画卷。未来,我们要继续努力,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生态环境,让台特玛湖的“绿色奇迹”在中华大地上不断上演,让绿水青山成为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这场人与自然的“战斗”,我们赢了,而且赢得漂亮。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只有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信息

上观新闻:新疆台特玛湖: 生态输水造就沙漠中的“水鸟家园”

中国青年网:江河奔腾看中国丨台特玛湖:从断流到重焕生机

天山网:从消失到重现,台特玛湖的前世今生(图)

3 阅读:88
微观史纪录

微观史纪录

苦忆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