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张桂梅做客央视,导演要求换正装出镜,张桂梅的回答令人泪目

洲洲影视娱评 2025-04-15 18:07:26

2007年,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大代表云集之时,央视也得以获得采访各地人大代表的机会。

而在央视记者采访的人群之中,有一位人大代表的着装格外醒目。

和其余人正装出席不同,她穿着的十分简洁朴素。

而在她讲清楚穿着朴素原因之后;

在场的众人纷纷感动不已,落下泪来。

消失的差旅费

在进京之前,张桂梅不仅是云南省的人大代表;

她是一名民族中学的老师,更是“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

那消失的正装,正是和福利院有关。

在她兼任院长的这期间,张桂梅数次自掏腰包,为福利院更新设施。

华坪县政府考虑到张桂梅的特殊情况,于是给予了她一笔7000元的差旅费。

可就是这笔钱,她也没打算花到自己身上。

利用这笔款项,张桂梅为福利院增设了全新的电脑;

在张桂梅眼中,这些新电脑就是孩子们观察世界的窗口。

比起崭新的正装,她更愿意将钱花在这些孩子身上。

而像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张桂梅的生活中。

在成为福利院院长之前,张桂梅还是一名认真负责的初中教师。

在她的班级中,有许多家境贫寒的孩子。

他们有的出生在大山深处,有的长于田野之间;

光是供应他们上学,就已经耗尽了家中的力量。

张桂梅还记得,她亲眼目睹一位家长掏出装钱的袋子

最大的面额,也仅是其中五元纸币。

还有的孩子,更是因为生活拮据,濒临退学

眼前的一幕幕,像钉子一般刺痛张桂梅的心。

为了让孩子们能好好学习,她从自己的月薪里省吃俭用,资助那些生活贫困的孩子。

虽然资助的钱不多,但张桂梅的爱心,确实帮助了很多孩子继续生活与学业。

当众人了解到张桂梅差旅费的去处后,无不感动流泪。

更是有一名记者,在了解到张桂梅的事迹,上门采访了她。

两人交谈许久,记者主动为她撰写了一篇文章。

2007年,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文章,在新华社发表。

人们感动于她的事迹,更感动于她的善良。

随着文章的传播,张桂梅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而看到自己的事迹被更多的人所知道,张桂梅也意识到;

她心中那个“真正的梦想”,终于有实现的机会。

办学的梦

在张桂梅心中,一直有个梦想。

她一直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这个梦想源于她的工作和生活。

在民中任教的时候,张桂梅就观察到,班里总是男多女少;

即便有女学生,最后也会退学回家。

关于这些女生的去向,张桂梅也做过家访。

她发现,这些女孩的结局,无非为家庭辛苦耕种,或者早早嫁人了事。

她们被“重男轻女”的锁链,紧紧束缚在深山与灶台间。

眼前的种种,让张桂梅感到一阵痛苦。

渐渐的,一个梦想在她心中成型。

她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用知识和努力,为她们编织一双自由的翅膀!

为了圆梦,张桂梅踏上了寻求资助的道路。

可办学,哪有那么容易?

当她将梦想讲给人们时,得到的却不是赞同;

有人不理解她的做法,认为她是痴人说梦;

有人骂她是个骗子,嘲讽她有手有脚出来骗钱!

而她收获的资助,也仅有可怜的1万余元。

这笔钱,连校舍都盖不起来。

就张桂梅感觉梦想无望之时,《“我有一个梦想”》的发表,让她看到新的曙光!

也借由文章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向张桂梅伸出来援手!

华坪县教育部门,更是提供了办学经费和场地,全力支持张桂梅的梦想!

2008年,在多方支援下,“华坪女子高中”正式成立!

这意味着张桂梅的梦想,向实现迈近了一大步!

而伴随学校的成立,张桂梅面临的困难也变多了。

为了梦想,再难也要冲

随着学校的成立,张桂梅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一方面,是教师的问题。

在华坪女高成立之初,全校总共有17名教师;

可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许多教师忍受不了艰苦的环境,纷纷选择辞职。

仅仅半年时间,就有9名老师离开了女高。

看着仅剩的8名教师,张桂梅带着他们,开了一场特别的“教职工会”。

在学校二楼,那面绘制的鲜红党旗面前,张桂梅带领着教师庄严宣誓!

对着留下来的教师,张桂梅动情的说:

“在战争年代,阵地上只要一个党员在,这片阵地就不会丢!”

“现在我们有五位党员,又怎能舍弃党交给我们的阵地!”

这时这次“特别”的教职工会,坚定了教师扎根深山的决心。

暂时解决了教师的问题,张桂梅还要解决学生的问题。

一些学生家长依旧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拒绝让孩子入学;

有些家长更是耍起了无赖,借口“家里没钱”“让她上学不如早点打工”!

更有甚者,在学生还在上学期间,就为孩子说好了亲事、办理了退学!

面对诸般不理解和刁难,张桂梅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横在她面前的,不只是自然形成的山脉;

更有那几千年来,“重男轻女”推起成的巨山!

华坪女高的成立,只是在这座山上凿开了一块缝隙。

要让这片土地上的女孩们,获得掌握人生的权利;

她要付出的更多的努力!

但张桂梅不缺的,恰恰是克服阻碍的决心和毅力!

她用双脚,丈量了11余万公里的山路;

她用双手,带着2000余名学生回到教室!

在张桂梅的努力下,许多女孩获得了掌控人生的权力。

华坪女高的办学规模也逐渐变大。

辛苦了半生,以张桂梅的名气,她足以安享功成名就的退休生活。

可她没有!

她用自己最后的心血,献给她创建的学校。

绝无一念为私欲

时至今日,张桂梅依旧和全校师生同吃同住。

每到深夜,年迈的校长也会手持手电筒,巡视、关心着女高学生。

张桂梅的心中,似乎从来没有自己的位置。

就像她年轻时,会将上级奖励的30万元,全数捐献给山村教育建设;

就像她会把上级部门给予的奖金、补贴,全部用于学校的建设与运营。

她甚至会花费自己的工资,不管山路多么艰险,为学生们带来山外的味道;

只为看到孩子们脸上开心的笑容。

没有私心、没有享受;

在张桂梅身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责任二字!

而张桂梅爱着的学校和学生,也不会辜负她的期望。

建校十余年以来,华坪女子高中走出了1600余名大学生;

由她名字建立的基金会,更是帮助了不少家境贫寒的学子!

而华坪女子高中也不断取得佳绩,学校连续10年高考上线率100%。

或许比起荣耀和称号;

能让一代又一代的女孩,获得掌握自己人生的机会;

对于张桂梅来说,这是最高的奖赏!

结语

人常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张桂梅的一生,正是这句诗文最真切的体现!

我们感谢她,让无数鲜活自由的生命走出深山;

我们感谢她,展示了一个尽职尽责的道德楷模。

我们希望华坪女子高中越办越好,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部分参考资料

央广网:「时代楷模」优秀人民教师张桂梅:用爱点亮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人民网:张桂梅:一千多个孩子的“妈妈”

河南省信访局:【榜样在身边】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扎根深山 不负韶华

环球网:张桂梅原名曝光!取自开满野玫瑰的地方……

百度百科

图片源自网络

1 阅读:401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04

用户17xxx04

2
2025-04-15 22:58

一个心底无私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洲洲影视娱评

洲洲影视娱评

影视解说、娱乐点评,尽在“洲洲影视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