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查“新形象工程”更别忘了“责任前置”

扬眼 2024-05-15 02:00:52

5月11日,河南南召县“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发出公告称,按照省、市要求,在全县开展“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问题集中整治,而且将倒查近8年“盆景”“地标”。之前,河南信阳息县、黑龙江绥芬河市、西藏曲水县等地也发出通告称,重点整治2021年以来新建或投入的项目,全覆盖全方位摸排是否存在搞“新形象工程”的问题。(5月13日澎湃新闻)

何谓“新形象工程”?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通知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仍然在搞非必要、非急需项目,而且形式隐蔽、名目巧立,被基层干部群众称为“新形象工程”。

对于一些地方基层领导干部来说,上级要求不能躺平,多干实事。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让自己干的事被上级看见并认可,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抓住了民生工程。但是,民生工程的核心关键是“软件”而非硬件,诸如社区服务问题、困难群体兜底问题、就业问题等。由于“软件”不容易被看到,抓“硬件”就成了“新形象工程”的普遍做法。

于是,一些官员热衷工程“短平快”,渴望政绩效应短期内“火速出圈”,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甚至寅吃卯粮。如此“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最后“拍屁股”走人,苦的还是当地百姓。

现在,多地倒查“新形象工程”,可以让那些因制造“新形象工程”而拍屁股走人甚至高升的官员出出汗,甚至可能还会因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而流流泪。

更重要的是责任前置,加强对“新形象工程”的预防。这就需要通过法制化、制度化,让民生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实施,都要事先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甚至要召开听证会,工程到底可行不可行,让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群众说了算。

比如,落实好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完善财政把关、审计监督和第三方评估等工作程序,把决策权先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监督权交给社会,让“新形象工程”难以发芽。丁慎毅

0 阅读:1

扬眼

简介:扬子晚报原创新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