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挂帅抗美援朝,是否会打得更好?别扯了,其他不讲,彭德怀不上阵的话,有没有这仗都不好说呢。 当年中央决策出兵援朝时,领导层里大多反对,一度如主席后来所言,支持者只有“一个半”,而那“一个”还是他自己,阻力大如山呀。看来民主集中制下,主席欲出兵,得有强援才行。 再有,谁来挂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何况这将还要亮剑世界最强大军队呢。之前主席考虑过粟裕和林彪,但都无法出征,那接下来最合适人选无疑彭德怀了,他不仅有非凡军事才华,更有逆境也能横刀立马的大无畏精神。 同时巧合的是,彭德怀也完全符合第一个条件,做那“强援”。他当时不仅军委副主席,军中地位仅次朱老总,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西北一把手,妥妥重量级。 所以关键时刻,主席自然想到了彭德怀,并把其从西安专机接到北京,参加讨论出兵的第三次专题会议,1950年10月4日开始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但新问题又随之而来,越重磅越是一把双刃剑:支持,分量超足;反对,不堪设想。那彭德怀?还用说嘛,历史已经给了答案,不过个中细节,也足见出兵的不易。 那次会议,彭德怀因飞机晚点,中途才赶到会场,随即“发现会议的气氛很不寻常”,出兵与否意见分歧很大,由于还不了解情况,会上他没有发言。 当晚彭德怀怎么也睡不着,他满脑子都在思考出兵事儿,深感美国“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就这样,彭德怀坚定了出兵的立场。 第二天上午,出于对彭德怀的重视,也可能有点小小不放心吧,主席安排邓公过去,先和其交流一番,再接来中南海面谈。随后双方达成出兵援朝,及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共识。 当天下午,在继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彭德怀旗帜鲜明做了“强援”。最后主席拍板定夺,会议同意出兵,抗美援朝随即横空出世。这真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