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编辑王彬
[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
本期嘉宾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江苏师范大学图源视觉中国
家委会,这个在中小学出现频率颇高的词,最近时常在大学出现——
前不久,江苏师范大学本科生家长委员会预备会议召开,共同审定并通过了《江苏师范大学家长委员会章程》,遴选出了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人选。
大学开设家委会,虽然看似新鲜,但这并非个例。从早前部分高校的探索来看,大学家委会职责较为宽泛,其初衷不外乎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对孩子有更多了解,同时家长也可提供社会资源,协助学校进行人才培养。
不少网友表示不解,明明是已成年的大学生了,为啥还需要设立家委会?“大学家委会”的话题,犹如一枚石子投入水中,泛起阵阵涟漪。
详情点击>>
潮声丨大学要不要设“家委会”?大家在争论什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大学家委会,该不该设立?
对大学设立家委会,舆论意见不一,有人赞成,认为这是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的好方法,大学也可通过家委会,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拓宽办学资源。也有人反对,质疑这是采取中小学管学生方式,管大学生,是把大学生当视为长不大的孩子,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性、自主性。
但越来越多大学设立家委会表明,对于这些学校来说,设立家委会有其现实必要性,学校设立家委会是从当前学生管理的现实出发。从长远看,大学必须补上我国基础教育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这一课,要多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而不是发挥家委会的作用。
大学是否设立家委会,不能一概而论,要听取本校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由本校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决定。如果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赞成设立家委会,那么可设立家委会,明晰家委会的职责,参与学校学生管理事务的方式与程序。要避免家委会干涉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把大学家委会变为有权有势的学生家长的联谊会。
从根本上说,大学设立家委会,是借鉴中小学的“家校共育”方式,发挥家委会的作用。这就需要思考,已经成人的大学生是不是像未成年中小学生一样缺乏自主能力,才迫使大学设立家委会。
通常来说,基础教育学校设立家委会,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必需的,家长可代表缺乏自主能力的学生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大学则不必设立家委会,因为大学生已经成人,大学更要强调发挥学生会的作用。针对大学纷纷设立家委会这一现象,大学要思考如何在家委会之外,发挥学生会的作用,重视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家长和全社会也需要思考,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