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17日晚上下半夜,正在前沿阵地的哨兵任周建听到响动,立即瞪大了眼睛。隐隐约约,一个黑乎乎的影子朝任周建扑过来,两个人立即扭打在一起。难道是越军特工摸上来了?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在老山前线的日常,除了敌人的威胁,自然界的生物同样是战士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这里,各种蛇类是战士们频繁遇到的"非人敌手"。 1987年6月17日,深夜的前沿阵地被一片寂静包围,只有偶尔的风声穿过。哨兵任周建静静地依偎在岗位,突然间,一阵不寻常的响动打破了夜的平静。望向声音来源,只见一个庞大的黑影突如其来地向他扑来。两者在石头和泥土间扭打,周建一紧,难道是敌人的特工? 任周建奋力反抗,但对方力大无穷,他渐感体力不支,终于在挣扎中晕厥过去。天色渐明时,战友换岗发现原来周建正与一条巨大的蟒蛇纠缠不休。战友们急忙用烟雾驱赶蟒蛇,终于使其松开。 还有一个类似的事件。 1987年的某个炎热午后,机枪手牧宝在猫耳洞内午休。突然,他感觉到肚皮上一阵冰凉,半梦半醒间感受到刺痛。他惊慌失措地跳起,战友们起初以为他在说梦话,直到发现他胳膊上的两道黑牙印,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卫生员杨贵方紧急处理伤口,正准备报告情况,却被一条眼镜蛇阻挡。在紧张的对峙中,战友们尝试用烟雾和酒精迫使蛇退让,终于在酒精的作用下,眼镜蛇退出战场。 但是中毒的牧宝需要及时救助才行。然而,当军医准备出发时,连长阻止了他,声音坚决:“外面封锁严密,越南高射机枪如雨后春笋般布置,未到夜幕,绝不出洞。” 无奈之下,军医在电话里指导杨贵方紧急处理伤势。电话另一头,杨贵方描述了牧宝手臂发黑,肿胀异常的严重情况。听闻此情况,军医提议使用针刺放血,但尝试未果后,军医改变方法,建议用刀划开伤口。 他们在猫耳洞内搜寻许久,只找到一把生锈的铅笔刀。杨贵方用这不甚锋利的工具,费力地在牧宝的手臂上划了一道坑洼的伤口。血液缓缓渗出,颜色暗淡。接着,军医建议使用剪刀,但箱内的剪刀圆头钝重,几乎不能完成任务。 痛苦和困难接踵而至,众士兵固定牧宝,一边剪开伤口,一边安抚他的痛楚。杨贵方最终不得不亲口吸出伤口中的毒血,直至见到红色的鲜血。 伴随着电话中不断传来的痛苦呼声,军医继续在电话中指导着每一步的处理,不断叮嘱注意安全和正确的救治方式,直到黄昏时分。 越南前线,在地势较高的哨位,蟒蛇似乎更为常见。这些蟒蛇虽然体积庞大,但性情相对温和。有趣的是,战士们甚至用肉罐头与蟒蛇"建立关系",将其视作某种非正式的哨位守护者。喂食后,饱食的蟒蛇通常会返回其领地,直到下一次饥饿再度出现。甚至有哨位记录下一条大蟒一次能吃下八听肉罐头,为此,师长特别批准每月额外发放两箱肉罐头以供喂养。 然而,在地势较低的普通猫耳洞,情况则大为不同。这里的气候条件更适合毒蛇的生存,使得毒蛇数量远超蟒蛇。与蟒蛇相比,毒蛇的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大大增加,常规的喂食方式对它们并不适用。因此,战士们不得不采取更为严格的预防措施,比如在洞穴的出入口撒放雄黄和烟丝,尝试阻止毒蛇的侵入。尽管如此,防不胜防的小缝隙仍旧让毒蛇有机可乘。 特别是在夜晚,当战士们赤裸上身睡觉时,任何一次不经意的接触都可能引发危机。毒蛇的冷嗖嗖的触感一旦接触到皮肤,人的本能反应往往会引发意外的咬伤。这种突如其来的危险,使得猫耳洞内的每个人都必须保持警觉,即便是在休息时也不能完全放松。
来自 蒋寒,蒋寒. 看见[M].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