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67岁两个女儿远嫁,那个抱养出去的儿子在她门口放了一包鸡蛋2

全琮评感 2024-08-22 22:02:59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1

张玉兰坐在小院里,望着远处的山丘,眼神中满是落寞。她的两个女儿远嫁多年,生活也渐渐变得与她疏远了。大女儿张丽嫁去了城里的一个富裕家庭,每年也只有过年时回来一趟;二女儿张梅嫁得更远,离家几百公里,每次打电话总是匆匆几句,就挂了。张玉兰常常感叹,女儿远嫁后,自己的生活就像这座小村庄一样,寂静无声。

她走进屋子,习惯性地坐在窗边的老藤椅上,拿起一根针线,开始缝补那件老旧的棉衣。屋子里四下无声,只有针线穿过布料时发出的微小声响。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多年前那个艰难的冬天。

“玉兰啊,家里就这么点地,咱们自己都快吃不上饭了,还能养得起这小儿子吗?”丈夫老李皱着眉,焦虑地看着刚出生不久的小伟。

“可他是咱亲生的啊,怎么忍心送走?”张玉兰低声回答,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那时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两个女儿还小,吃穿全靠张玉兰和老李种的几亩薄田。小伟的到来让这个原本就拮据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我知道你舍不得,可咱没办法啊,张大婶那边有意收养,这对小伟来说也是好事啊。至少能让他吃饱穿暖,比在咱家跟着挨饿强。”老李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

最终,张玉兰含泪将小伟送到了城里一户人家。当时,她站在村口,看着那辆破旧的小货车载着小伟远去,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从未告诉两个女儿这件事,她不想让她们觉得自己母亲狠心。

这些年,张玉兰虽然挂念小伟,但从未主动联系过他。她总是害怕打扰到他的新生活,更怕他早已将自己遗忘。她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抱养的孩子一旦进了别人家,血缘就淡了,感情也不会再如从前。

“娘,您不想联系小伟吗?”一天,大女儿张丽回来探亲时,无意间提起了这个话题。

张玉兰愣了一下,嘴角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早都不记得了,他过得好就行。”

张丽看着母亲的样子,心里有些酸楚。“娘,我听人说,小伟也没过得多好,好像在城里混得不如意,日子过得挺艰难的。”

张玉兰的手顿了一下,紧紧攥住了手中的布料,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他有他自己的路,咱也不好插手。”

“可是……他毕竟是您亲生的儿子啊,娘,您难道真的不想见他吗?”张丽不甘心地追问。

张玉兰没有再说话,她的目光透过窗户看向了外面,似乎是想透过那层薄薄的窗纸,看到多年前她亲手送走的小伟。然而,那份纠结的心情始终无法让她真正迈出主动联系儿子的那一步。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张玉兰总会忍不住去幻想小伟如今的模样。他是不是也像她一样满头白发?他是不是在城里吃得饱穿得暖?他会不会偶尔也想起自己这个乡下的老母亲?

“如果他能好好的,我也就安心了。”张玉兰常常这样自我安慰,但内心那份深深的挂念始终无法真正消失。

2

这一天早晨,张玉兰像往常一样起得很早,她蹒跚着走到院子里,准备去井边提水。刚打开大门,她便愣住了。门口静静地躺着一包鸡蛋,整整齐齐地用红布包着,红布上还有一个扎得漂亮的小结。

“咦,这是谁放这儿的?”张玉兰心里纳闷,左右看了看,却没发现什么人影。她蹲下身,捧起那包鸡蛋,细细地打量着。鸡蛋颗颗饱满,显然是刚从鸡窝里取出来的。“会不会是隔壁的刘婶送的?”她嘟囔着,心想刘婶有时候会给她送些吃的,但她不记得刘婶说过会送鸡蛋。

张玉兰拿着鸡蛋进了屋,放在了桌子上。她的目光却怎么也离不开那包鸡蛋,心里不免多了几分疑虑。她想起了前几天大女儿张丽提到小伟的事。心里猛然一震——“难道……是小伟送的?”

这个想法让张玉兰既惊讶又不安。她抬头看向窗外,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小伟是不是来看过她?是不是放下鸡蛋后又悄悄离开了?这些年来,她不止一次地想象过与小伟再相见的场景,却从未想过会是这样默默无声的联系。

“娘,您怎么了?”恰好这时,隔壁刘婶进来看她,见张玉兰盯着桌上的鸡蛋发呆,不由得关切地问道。

“刘婶,这鸡蛋是你送的吗?”张玉兰急忙问道。

“鸡蛋?我没送啊。”刘婶看了看那包鸡蛋,疑惑地摇了摇头,“我最近也没买鸡蛋,这是谁送的?”

张玉兰沉默了一会儿,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她吞吞吐吐地说道:“会不会是……小伟送的?”

刘婶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似地点了点头:“哎呀!有可能啊。小伟这孩子心里肯定还是惦记着你。你说,要不要去打听一下?”

张玉兰犹豫不决:“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连面都没露过,我也没主动联系过他……如果真是他送的鸡蛋,那他是不是不想让我知道他来了?”

“你这心思就别再瞎琢磨了!”刘婶拍了拍她的肩膀,“要是小伟真在乎你,他心里肯定还是想着这个家。你就不该担心太多,问问也没啥。”

张玉兰陷入了沉思。她既想知道小伟的情况,却又怕打扰他的生活。这么多年过去了,小伟或许早就习惯了他的新生活。张玉兰虽然挂念,但从未真正鼓起勇气去找他。

几天后,张玉兰终究没忍住。她托人去打听了小伟的消息,村里人很快就带来了消息。原来,小伟并没有过上她想象中的幸福生活。他在城里找了份工作,但日子过得很艰难,勉强能维持生计。这些年来,小伟没有结婚,一直孤身一人。这个消息让张玉兰的心更加沉重。

“他一个人在外面混得这么辛苦……”张玉兰的心像被人揪了一下,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那你打算怎么办?”刘婶见她如此纠结,不禁问道。

张玉兰抹了抹眼泪,声音有些颤抖:“我想见见他,可我又怕……怕他早就不记得我了,也不想再认我这个妈。”

刘婶叹了口气:“你这心思也太复杂了。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你们母子俩早该见面了。”

张玉兰点了点头,却仍然踌躇不定。她站在院子里,看着那远处的小路,心中万般纠结。她既希望小伟能突然出现在家门口,又害怕再见时那种尴尬和陌生感。

一天傍晚,张玉兰在院子里又发现了一包东西。这次不是鸡蛋,而是一小袋米。她望着那袋米,心里一阵酸楚——这一定是小伟送来的。他或许是怕直接见面会让彼此难堪,所以选择了这种默默无言的方式。

张玉兰长叹了一口气,心中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她知道自己必须做出决定了。

3

张玉兰终于下定决心,要联系小伟。她托了村里人去城里找,过了几天,村里人带来了好消息:小伟同意回来见她了。消息传来的那天,张玉兰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仿佛自己回到了多年前,等着那个曾经的小男孩蹒跚着跑回家。

那天,小伟如约来了。他站在张玉兰的家门口,手里拎着一个小塑料袋,脸上带着几分拘谨。张玉兰听到外面的脚步声,急忙走出来,看到门口站着的中年男人时,她的眼泪顿时模糊了视线。

“妈……”小伟嗫嚅着,声音低沉而沙哑。

张玉兰颤抖着走过去,双手轻轻抚上他的肩膀,眼睛里满是泪水。她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男人,虽然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但她还是能认出他——这就是她的儿子,小伟。

“你回来了……”张玉兰的声音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嗯,回来了。”小伟点点头,勉强露出一丝微笑。

母子俩就这么站在门口,彼此望着对方,似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张玉兰心里有千言万语,却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

“进来吧,进来屋里坐。”张玉兰终于开口,拉着小伟的手把他带进了屋子。她的手冰凉,却握得紧紧的,仿佛怕一松手,这份迟来的母子缘分就会再次消失不见。

屋里显得有些沉默,张玉兰忙着倒水、找点心,想让小伟吃点东西。小伟坐在那张老藤椅上,四下打量着这间简陋的屋子,眼中有些复杂的情绪。他沉默了片刻,才开口:“妈,最近过得还好吗?”

“我?我挺好的,没啥大事。”张玉兰笑了笑,眼神却有些躲闪。

两人又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杯中的热水冒着白气,填补着这份尴尬的安静。

“妈,我给你带了点东西……”小伟忽然想起了什么,赶忙把手里的塑料袋递过去,袋子里装着一些日常的食品和药品。

张玉兰看着袋子里的东西,心中既感动又酸楚。她伸手接过袋子,微微颤抖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摸了摸那几盒药,心里明白,这些东西是小伟特意为她准备的。“你还特地买这些干啥?妈啥都不缺。”

“我知道,您不缺啥,可这些东西能让您身体好点,我想着……您一个人在家,万一生病了也没人照顾。”小伟低着头,声音中透着几分歉疚。

张玉兰看着眼前的儿子,鼻子一酸,忍不住流下了泪。“这些年,你一个人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还好吧,反正没啥大起大落,平平淡淡过着。”小伟笑得有些勉强。

“你吃苦了,这么多年……妈没能陪着你。”张玉兰叹了口气,心里满是歉意。

小伟摇了摇头:“妈,过去的事就别提了,您现在身体好,咱们以后还能多见面就行。”

张玉兰点点头,抬头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柔情与牵挂。她心里想说的太多,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她知道,眼前的男人不再是那个需要依赖母亲的小男孩,他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多年,变得坚强而独立。但作为母亲,她始终无法忘记当年那个襁褓中的小婴儿,也无法释怀这些年未能在他身边陪伴的遗憾。

“以后有空就回来看看,妈这里永远有你的一席之地。”张玉兰轻轻拍了拍小伟的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小伟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后轻声说道:“妈,我这次回来,想跟您说一件事……我打算回村里常住了。”

“什么?你要回来住?”张玉兰有些惊讶,睁大了眼睛看着他。

“是的,城里那些年……说实话,我过得并不如意。我想回到村里来,找点活儿干,能陪在您身边,也算尽点孝心。”

张玉兰听到这话,心里涌上一股暖流,但随即又有些不安。“可你在城里好不容易打拼了这么多年,回来真的合适吗?你会不会后悔?”她担心儿子的未来,害怕他因为一时的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

小伟看着母亲那双满是忧虑的眼睛,坚定地说道:“妈,我想清楚了。这些年我在城里也没干出什么大事业,还是想回到这里来,踏踏实实过日子。只要您在这里,我就不觉得孤单。”

张玉兰眼中泛起了泪光,微微颔首。“那好……你回来了,妈就安心了。”她的声音虽然柔和,但语气里充满了无数未说出口的感激与期待。她突然觉得,这个生活中失去的儿子,终于又回到了她的身边。

可她心里仍然忍不住问自己,小伟真的会适应这份农村生活吗?他真的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吗?

0 阅读:5
全琮评感

全琮评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