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7年,65岁的清廉之官孙嘉淦告老还乡。突然,乾隆收到密报,说他偷运十几箱黄

在左聊国际 2024-05-26 17:59:53

1747年,65岁的清廉之官孙嘉淦告老还乡。突然,乾隆收到密报,说他偷运十几箱黄金回家。乾隆勃然大怒:“拦下他!”检查箱子后,乾隆不但不罚,反而重重有赏。 在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段佳话中,再次见证了清官孙嘉淦对于廉洁自律的坚守和执着。 这位身经三朝的老臣,在告老还乡之际,竟被人诬告为携带私家黄金离京。此事一经皇上乾隆帝所知,立即勃然大怒,下令拦截检查。 起初,乾隆帝对孙嘉淦这位曾经的老臣心存戒备和猜忌。毕竟孙嘉淦此前服务于康熙帝、雍正帝两朝,如今迟暮之年才草草离任,难免引人生疑。 更何况,身为朝廷重臣,携带大量黄金归乡,实在令人费解。乾隆帝虽素来爱重孙嘉淦,却也不免被这一猜忌所蒙蔽。 然而,当御林军终于将孙嘉淦拦下并打开他随身携带的箱子时,所见之物却令人始料不及。原本盛载重金的箱子里,只装满了一些普通的石块。孙嘉淦竟是为了避嫌才做出如此"掩人耳目"的舞弊之举。 这一幕瞬间揭开了乾隆帝心头的疑云。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实在是过于轻易地怀疑了这位曾经忠心耿耿的老臣。对于孙嘉淦的清白,乾隆帝再也无从置疑。更让他感动的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孙嘉淦仍在坚守着对廉洁的不懈追求。 乾隆帝当即释然了所有的疑虑,不但没有对孙嘉淦予以责罚,反而立刻下令重重有赏。他想让这位老臣知晓,自己对其一片赤诚之心的钦佩和敬重。 这一番折腾,给孙嘉淦带来了无尽的烦扰。但他心中毫无怨言,仍是一如既往地淡然处之。离京时所受的冲击和折磨,早已在他的坦荡和宽容中消解得无影无踪。 告老归乡后,孙嘉淦依旧保持着入则笃实、出则渊默的作风,过着与世无争、安贫乐道的生活。乾隆帝赏赐给他的钱财,他毫无保留地拿去救助当地的贫困百姓。这份淡泊名利的胸襟,让孙嘉淦在乡间赢得了无尽的赞誉和敬爱。 朝中人虽素来对孙嘉淦敬重有加,但对于其离任归乡时的所作所为,还是充满了疑窦和非议。然而孙嘉淦并不在意外界的闲言碎语,一如既往地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信仰。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要靠时间来证明,而不是靠空口说白话。 乾隆帝每每回想起这位老臣的所作所为,心中就油然升起一股景仰和钦佩之情。他痛恨那些趋炎附势、贪婪无度的小人,而孙嘉淦则让他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君子应有的风范。正是孙嘉淦这种持之以恒的廉洁操守,才会让一位执政者铭记于心,终生难忘。 有了这次插曲的教训,乾隆帝在任命新臣时,对廉洁操守的考核更加严格。他希望大臣们能以孙嘉淦为表率,严于律己,时刻自重自爱。只有如此,清朝的吏治才能长治久安,朝纲才能万世不坠。 孙嘉淦始终如一的清廉操守,也让乾隆帝意识到,一个真正的国家栋梁之才,应当将私德与公德完美统一。作为一名朝廷重臣,他不仅需要在朝中处事圆滑老到,更需要在生活中淡泊名利、恪守本分。 或许正是孙嘉淦平生的从简朴素、一尘不染,才让乾隆帝如此倾心称赏。身在人世间,即便处于高位显贵,亦需时时保持一份平常心。唯有如此,才能永葆本真,不被俗世的浊流所污染。这才是孙嘉淦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0 阅读:10
在左聊国际

在左聊国际

谢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