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堵枪眼是骗人的!”“都没黄继光这个人!”几年前,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在左聊国际 2024-05-26 18:02:44

“黄继光堵枪眼是骗人的!”“都没黄继光这个人!”几年前,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遭到网友质疑,一位老人却站了出来打抱不平…… 黄继光,这位用生命诠释信仰的英雄,出身于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母靠种田为生,生活十分清贫。黄继光从小就要帮父母干农活,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即便生活再苦,黄继光的父母也十分重视他的教育。黄继光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智力和领悟力,学习非常刻苦用功。在他的启蒙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黄继光的文化知识远远超过了同龄人。 黄继光的家乡在他十几岁时就解放了,随着新政权的建立,贫苦农民的生活条件才渐渐得到改善。为了回报党和政府的恩情,黄继光积极要求入党,并且在村里担任民兵连长,表现非常出色。 当抗美援朝的召唤响起,年仅20岁的黄继光再次听从党的号召,毅然决定奔赴朝鲜战场。在那个年代,保家卫国是每一个热血青年的信仰,参军更是无上光荣的事情。 临行前,黄继光的母亲含泪为他缝制军装,嘱咐他要听从指挥,英勇杀敌。黄继光给家人磕了三个响头,告别父老乡亲,踏上了保卫祖国的征程。 在部队里,黄继光吃苦耐劳,军事技能很快就超过了其他战士。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勤学好问,很快就赢得了连队首长的赏识,被提拔为通讯员。但黄继光并不满足,他始终渴望上前线冲锋陷阵,直接和敌人作战。 1952年10月,朝鲜战场上硝烟四起,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黄继光所在的连队奉命攻下一处战略高地,但敌军在高地上构筑了坚固工事,火力十分猛烈。 战斗打响后,志愿军战士接二连三倒下,伤亡惨重。战至最后,原本100多人的连队竟只剩十几个人还能战斗。面对敌人源源不断的炮火,留守阵地的战士寡不敌众,迟迟无法攻下高地。 就在此时,黄继光接到连长的命令,要求他带两名战士去炸毁敌军火力点。黄继光当即请缨,带领战友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 冲锋的过程异常艰难,敌军的子弹像雨点一样从四面八方袭来。在接近敌军工事时,黄继光的两名战友一死一伤,只剩下他一人还在前进。尽管手臂已经负伤,黄继光仍咬紧牙关,掷出手中的炸药包。 炸药包准确命中敌军工事,顿时火光冲天,工事被炸毁了一半。就在此时,侧面的敌军机枪手又向这边射击,志愿军战士再次被压制得抬不起头。 千钧一发之际,黄继光奋不顾身地扑向敌军机枪,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眼。机枪手疯狂地扣动扳机,数十发子弹打在黄继光身上,他的身体却牢牢地封住了射击孔,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就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黄继光用生命的代价,为战友们赢得了宝贵的机会。志愿军战士们踏着黄继光的鲜血,发起最后的总攻,终于拿下了这个关键高地。 事后,黄继光壮烈牺牲的地方,鲜血和碎肉溅得到处都是。战士们含泪将他的遗体抬下阵地,就地为他修筑了一座墓冢。一位卫生员哽咽着说:"黄继光同志连背上都是弹孔,血都流干了,他真的是把生命献给了祖国啊!" 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的重要胜利。他壮烈牺牲后,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以彰显他的卓越功勋。 当黄继光牺牲的噩耗传到家乡时,他年迈的母亲悲痛欲绝,几度晕厥。但当她得知儿子是为了保家卫国而英勇献身时,老人家擦干眼泪,挺直了腰杆,并且毅然决定让小儿子黄继恕也去参军,继续完成大儿子未竟的使命。 在黄继光牺牲的地方,战士们自发地为他垒起了一座墓冢,并在墓碑上刻下"黄继光烈士之墓"几个大字。从此,这里成了志愿军战士心中的圣地,无数人来到这里瞻仰凭吊,缅怀这位舍生忘死的英雄。 黄继光用生命铸就的不朽功勋,感召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投身军旅。黄继光的很多亲属后代也先后参军入伍,继承先辈遗志,在各自的岗位上忠心耿耿为国尽责。据统计,黄家累计已有16名青年参军,有的还多次立功受奖,传承着黄继光的英雄血脉。 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时,黄继光的堂妹黄月英只身涉险,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送信,立下了赫赫战功。抗美援朝时,黄继光的堂弟黄开湖也前赴后继奔赴朝鲜战场,英勇杀敌。 改革开放后,黄继光的两个侄子也先后应征入伍,成为驻香港部队的一员。家族中的青年们视参军为荣,都以黄继光为偶像和楷模,立志要续写英雄的传奇。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他的事迹感天动地,他的精神永垂青史。在朝鲜战争中,像黄继光这样舍生忘死的英雄还有很多,正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

0 阅读:13
在左聊国际

在左聊国际

谢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