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很低的东汉,到底精不精彩?

云卷云舒旅人 2025-01-10 13:18:28

东汉开国:位面之子的逆袭之路

(一)汉室苗裔的平凡起点

刘秀,公元前 5 年出生,身为汉室宗亲,乃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五世孙。彼时大汉刘姓宗室子弟逾十万人,刘秀家爵位早在汉武帝推恩令下消散,已非贵族。不过,他比卖草鞋的刘备幸运,家中富足,父亲与叔父曾任县令,姻亲有权有势,外祖父樊重是富豪,姐夫邓晨为高官,刘秀得以在相对优渥环境成长,早年勤于农事、喜爱读书。

(二)风云变幻中的崛起

西汉末年,王氏外戚长期把控朝局,王莽篡汉建新,推行不切实际改革,触动各方利益,加之天灾肆虐,农民军纷纷起义。公元 22 年 10 月,刘秀与哥哥刘演打出 “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 口号,加入绿林军。

次年 6 月,刘秀在昆阳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王莽主力,声名鹊起。9 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新朝覆灭,然刘演却死于内部争斗。刘秀自立门户,公元 25 年 8 月 5 日,于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复国号为汉,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开启新篇。

(三)光武中兴的治世之景

刘秀登基后,展现非凡治国才能。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事,削弱三公权力,提升监察官员地位;清查土地、新定税金、振兴农业,多次下诏释放奴婢,使流民归田,生产生活迅速恢复,人口与垦田数大增,成就 “光武中兴”,为东汉百年基业奠定坚实根基。

明章盛世:帝国余晖的闪耀时刻

(一)汉明帝的严治与开拓

公元 57 年,光武帝刘秀驾崩,其子汉明帝刘庄继位。刘庄 29 岁即位,崇拜父亲,遵奉旧制,对内严禁后妃之家干政,严控宗室诸王,令群臣震恐,朝廷肃然;对外命窦固北征匈奴,窦固发掘外交天才班超。班超仅凭 36 人,以卓越胆略与外交手段,降服西域 50 余国,捍卫东汉西域霸权,其功绩不逊于西汉李广利劳师远征与盛唐西域经营,尽显大汉雄风。

(二)汉章帝的仁政与坚守

公元 75 年,汉明帝驾崩,19 岁的汉章帝刘炟即位。刘炟贤明,两度派遣班超出使西域,保西域归顺;兴修水利、减轻徭役、施行与民休息政策,延续文景之治遗风。

同年,西域疏勒城耿恭所部遭匈奴数万围困,数月后粮草断绝,汉兵死伤无数,仍坚守不降。耿恭杀匈奴使者明志,汉章帝血性发兵营救,冬日七千援军冒雪出征,数月后救出困守的最后 26 名汉家将士,仅 13 人存活归玉门,谱写 “十三勇士归玉门” 英雄史诗,捍卫大汉尊严。

外戚宦官乱政:东汉王朝的衰败之殇

(一)外戚专权的阴霾笼罩

公元 88 年,汉章帝去世,9 岁儿子汉和帝刘肇继位,养母窦太后临朝,窦氏外戚掌权。公元 89 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燕然勒石,却恃功骄纵,结党营私,图谋篡位。

公元 92 年,13 岁汉和帝联合宦官剪除窦氏,亲政后整顿吏治、减免税负、击溃北匈奴、任命班超平定西域,再现国泰民安,史称 “永元之隆”。但此后东汉陷入外戚轮流专权泥沼,殇帝、安帝、顺帝等即位时年幼,邓氏、阎氏、梁氏等外戚相继把持朝政,梁冀甚至毒死汉质帝,外戚之祸愈演愈烈。

(二)宦官干政的黑暗深渊

公元 146 年,汉桓帝刘志被梁氏外戚拥立,隐忍 13 年后,公元 159 年联合宦官诛灭梁冀,却封侯宦官,致宦官腐败甚于外戚。士大夫不满,与外戚联合对抗宦官,引发两次党锢之祸,东汉朝局混乱不堪。汉灵帝刘宏昏庸,宠幸宦官,称 “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朝政交予宦官,愈发险恶。公元 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五年后汉灵帝去世,外戚与宦官激烈争斗,董卓入京废立皇帝,东汉王朝摇摇欲坠,三国乱世拉开帷幕。

东汉落幕:乱世纷争的序曲奏响

(一)黄巾起义的冲击

汉灵帝时期,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公元 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如燎原之火席卷全国,虽最终被镇压,却极大动摇东汉统治根基。起义军喊出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口号,反映民众对汉室失望,地方豪强趁机拥兵自重,中央政权对地方掌控力骤减,东汉王朝陷入风雨飘摇。

(二)权力真空的悲剧

黄巾起义后,汉灵帝驾崩,汉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与宦官十常侍争权,袁绍引董卓入京,引发血腥混战,外戚与宦官同归于尽,董卓掌控朝堂,废少帝立献帝。此后天下大乱,各地诸侯割据,东汉名存实亡,三国时代即将开启,英雄逐鹿,续写华夏历史新篇章。

0 阅读:147

评论列表

shepherd

shepherd

1
2025-01-11 07:48

开篇就错了,刘秀家的爵位是汉武帝推恩令的产物,而不是推恩令下就取消了!要不是有汉武帝的推恩令,长沙王都不会把他的领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东汉的存在感低是因为苍梧山!汉武帝收了南越,在今梧州设立苍梧郡,于是不得不把邻郡零陵郡里的苍梧山搬到今连云港(今花果山),原苍梧山被改名为舂陵山,而舂陵侯国就在舂陵山脚下并赖以得名。所以,东汉的存在感不高,就是怕后人追溯到舂陵山原来就是苍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