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血管病人3.3亿,葛均波院士牵头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示机制攻克难点

上观新闻 2024-05-27 15:56:01

正值全国科技活动周,今天,由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的心血管健康科普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启动。活动传出消息:《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达到了2.45亿,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中科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严峻形势使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据悉,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复成立的,专注于心脏病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于今年2月在中山医院正式挂牌。实验室拥有聚焦心脏领域葛均波院士、陈义汉院士,聚焦发育领域的黄荷凤院士以及众多国家级杰出人才在内的一流学术团队,肩负探索心脏病发病机制、开发新治疗策略、提升公众心血管健康认知的重要使命。

葛均波形象比喻,心脏犹如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器,其中心脏传导系统是“电路”,冠状动脉系统是“油路”,心肌和瓣膜是“机身和活塞”,所有这些协同运作对维护健康至关重要。以心脏瓣膜病为例,“如果把心脏比喻成房间,瓣膜就是四扇门,门开关用多了总会有些松动、关不好,这是无法避免的规律,也是老龄化瓣膜病发病率会明显增加的原因。”葛均波说,“而今经导管换瓣手术的成功推广应用,为老龄化社会瓣膜病的治疗奠定基础。至于先天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则需要更细更精准导管等先进器械研发的及时跟进。”

就在去年,葛均波院士团队接连获得显著研究突破。团队在《欧洲心脏期刊》上发表论文。论文结果提示,心肌缺血触发造血干细胞或单核细胞中的一种免疫训练状态,可加速心肌缺血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团队还携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主刊发表有关“径向壁应变”(RWS)这一斑块易损性评估新技术的突破性研究。研究揭示,通过血管RWS评估斑块易损性,可避免额外侵入性操作,有助更精准预后评估。这一发现有望为冠脉病变风险评估、优化管理提供新型决策模式。

今年2月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后,通过一系列高水平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专家团队初步揭示了心脏自主节律的起源、心脏递质系统的工作模式,为理解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积极研发创新药物、技术和器械,为解决心脏病治疗的“卡脖子”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葛均波透露,下一步实验室还将致力于打造“产学研”全链条和“理论-技术-产品”全流程的研究体系,力争在未来十年内取得心脏病源头理论、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研究的突破,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推动全球心血管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今天的科普活动现场,专家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享、互动问答等,详细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的成因、预防及治疗方法,让市民对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0 阅读: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