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防治重点,五周周期见效显,散养土狗防掉膘,退伍军人经验谈
在咱农村这地界,散养土狗可太常见了。土狗那可是优点一堆,忠诚听话,看家护院杠杠的。土狗适应能力强,啥地形地貌都能适应,在南方潮湿的山旮旯,或者北方干冷的平原上,都能活得好好的。就拿我隔壁老李家的土狗来说,在南方的水田边,到处跑着逮老鼠,也不生病。
养土狗也是有些烦恼的,特别是寄生虫这块。土狗经常在外面撒欢儿跑,草丛里打滚儿,身上很容易沾上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可不是闹着玩的,不仅会让土狗掉膘,影响它的长相,严重的还会影响健康,寿命都可能缩短。我有个朋友的经历就让人印象深刻,他在北方,散养了一只土狗。以前没太在意寄生虫问题,后来土狗掉膘厉害,无精打采。找兽医检查,发现是寄生虫闹的,治疗花了好多精力。
在养殖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别对土狗影响很大。南方的老张反映,他那湿热环境里,土狗得寄生虫病的几率高,像蜱虫就很多,防不胜防。北方的老王说他那干冷,寄生虫种类和数量相对少些,但也得防。这南北差异确实影响着土狗养殖方式。
那怎么防治寄生虫呢?我给大家说说一些方法。首先要定期给土狗梳理毛发,在南方的3 - 5月,天气慢慢热起来,寄生虫开始活跃,这时候就要每周至少梳理一次毛发。北方的话,7 - 8月高温多雨之后也得注意梳理,不然雨水和杂草会让寄生虫更容易寄生。给土狗吃些有驱虫作用的食物,像南瓜子、大蒜。南瓜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在南方11月-次年1月,冬季食物相对少时,多吃点对身体好还驱虫。大蒜呢,北方冬季也能买到新鲜的,捣成泥拌饭里给狗吃点,能驱虫杀菌。
另外,体外驱虫也很重要。用专门的宠物驱虫药,像福来恩,在南方潮湿的4 - 6月,虫子多,每月要用一次;北方冬季寄生虫活跃度低,三个月用一次就行。涂药的时候顺着毛发方向,让药覆盖全。还有体内驱虫,像伊维菌素,可按体重喂。
说到五周周期见效,这是经过很多实际经验总结出来的。就拿我老家邻居养土狗来说,以前土狗瘦巴巴,掉膘。邻居用这些驱虫方法坚持了五周,先喂体内驱虫药,三天后梳理毛发,再用体外驱虫药。五周后,土狗精神的,掉膘也止住了。这数据可不是随便说的,是实实在在看到的。
咱再说下土狗和绿植的事儿,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有实际意义。在一些农家小院里,周围种着不同的绿植。有的绿植能驱虫,有的却可能招虫。像薄荷,这南北方都能种,有薄荷的地方虫子会少些。北方冬季薄荷叶子可能有点枯,南方全年都翠绿能驱虫。薰衣草,南方的南方5 - 7月种在院子里,香味能驱虫,北方要种的话得冬天放温室,不然会被冻死。艾草在南方的山区到处有,驱虫效果好,北方种的话要选背风向阳处。迷迭香,南方的沿海地区种了能驱虫,北方种可得注意防寒,得搭个暖棚。这些绿植在土狗生活的环境里能起作用,要是农村小院种了合适的,土狗活动起来就少些寄生虫风险。
退伍军人老赵养殖土狗就有自己一套。他在南方,那天气多变,湿度大蚊虫多。他根据自己经验驱虫,土狗掉膘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老赵用的是综合方法,定期剪指甲防止爪子藏污纳垢滋生细菌,这也是防治寄生虫一部分。他还会检查土狗耳朵,要是湿乎乎、臭臭的就是有耳螨,及时处理。
还有饮食方面也能防寄生虫。给土狗吃新鲜的肉和骨头,南北做法不同。南方爱煲汤,骨头和肉一起煮,营养都在汤里,土狗吃了健康。北方的炖菜也有道理,炖得烂烂的,土狗吸收好。但不管南北,肉要煮熟,不然寄生虫卵进土狗肚子里就麻烦了。
散养土狗运动量足,这是好事但也有问题。它在外面乱嗅乱舔易摄入寄生虫。所以在它玩完后回来要检查,嘴边有没有脏东西。南方草地多,土狗回来要抖抖身子;北方灰尘大,也要擦擦。
防掉膘不只是驱虫的事儿。南方土狗冬季没太多活动容易掉膘,就要在室内多备点吃的,像自制的肉丸子啥的。北方的土狗冬天取暖消耗大,得多喂能量高的食物,如猪大骨汤泡饭。
我曾经在南方的养殖场帮忙,那里散养的一些土狗,开始掉膘严重。我们总结了问题,发现是驱虫不及时。后来按科学方法做,给土狗建了专门的休息区,和活动区隔开,避免寄生虫传播,也注意饲料营养均衡,三个月就改善了。
散养土狗管理不易,要注重细节。驱虫要定时定量,关注土狗生活环境,观察饮食运动情况。不同地区气候不同措施也有别,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在养殖散养土狗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其他有效的防治寄生虫的方法呢?或者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特别难解决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