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盆凉水,泼醒特朗普!中国这一能力,是美国的200倍

天空叙史啊 2025-03-14 09:27:09

前几天,特朗普在国会会议上慷慨激昂地宣告“我们将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虽然他最先做的却是高举根本不沾边的上百亿关税大棒。

而此时一向偏好美国的日媒却是一盆冷水,直接浇在了特朗普的造船业复兴梦上:中国当前的造船能力已是美国的200多倍。

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特朗普的百万美元“欢迎费”能否真正撼动中国的造船霸主地位?

“欢迎费”救不了造船业

“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特朗普最近又抛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口号,让人不禁想起二战时期美国船厂日产一艘“自由轮”的辉煌景象。

然而,这位前总统兼准总统的第一招并非直接投资本土造船厂,而是打出了一张关税牌: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或悬挂五星红旗的船只征收高达百万美元的“欢迎费”。

这项政策表面上是为了保护美国造船业,实则是一场经济遏制的新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华盛顿希望削弱中国船舶在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为美国本土造船业创造喘息空间。

然而,现实情况是,美国造船业的衰落已非一日之寒,走进曾经繁忙的美国船厂,你会发现许多厂房已经空置,设备老旧,工人寥寥。

与二战时期动辄几十万工人的盛况相比,如今美国造船业的从业人员已经缩水到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不到。

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一代美国人似乎对这种传统制造业兴趣寥寥,在一个崇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社会氛围中,愿意投身造船这种体力劳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美国造船业的另一个尴尬现实是其高度依赖军需,目前,美国造船厂近八成的收入来自海军订单,商业船只的建造比例不足四分之一。

这种结构失衡导致美国船厂缺乏在商船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验,难以适应全球航运市场的需求变化。

更为棘手的是产业链问题,现代造船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钢材、发动机到电子设备等数千家配套企业的支持。

然而,随着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美国的造船配套产业链已经支离破碎,即使是建造一艘军舰,也需要从全球各地采购零部件。

面对这些深层次问题,仅靠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费用恐怕难以实现特朗普描绘的造船业复兴蓝图。

200倍的差距

而特朗普高喊“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口号时,大洋彼岸的中国船厂正日夜不停地建造着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船,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反映了两国造船业实力的天壤之别。

要理解这种差距有多大,不妨看看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根据行业权威机构的统计,中国当前的造船能力已经是美国的232倍。

这个数字不是夸张,而是冷冰冰的现实,当美国造船厂完成一艘船的时候,中国的船厂已经能建造232艘同类型的船只,这种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几十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结果。

走进中国的江南造船厂或大连船舶重工,你会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巨大的龙门吊来回穿梭,焊接的火花四处飞溅,一艘艘巨轮正在不同的建造阶段稳步推进。

2024年的数据更是印证了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地位:完工量占全球55.7%,新接订单量占74.1%,手持订单量占63.1%。

这意味着,全球每两艘新建成的船中,就有一艘来自中国;而每四个新订单中,有三个流向了中国船厂。

反观美国,曾经辉煌的造船业如今只能在全球商船市场上勉强占据0.1%的份额,这不是小数点打错了,就是这么微不足道。

美国造船厂如今主要依靠军舰订单维持运转,商业造船几乎成了点缀,当中国的船厂能够同时建造各类商船和军舰,形成规模经济和技术互补时,美国船厂却因为订单单一而难以保持竞争力。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不仅体现在商船领域,在军舰建造方面同样令人瞩目,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快速现代化被视为中国造船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从常规潜艇到航空母舰,从驱逐舰到两栖攻击舰,中国已经掌握了全谱系的军舰建造能力,这种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为中国造船业提供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和稳定的订单支持。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等权威机构证实,中国已经控制了全球约40%的海运运输量。

这意味着,全球近一半的海上贸易都与中国的船舶有关,无论是建造还是运营,这种在全球航运链条上的主导地位,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和话语权。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日本经济新闻》3月初的一篇报道直言不讳地“泼了冷水”:

特朗普政府振兴美国造船业的计划将面临难以逾越的挑战,当中国的造船能力已经是美国的200多倍时,仅靠征收“欢迎费”这样的贸易壁垒措施,恐怕难以扭转局面。

单边保护只有亏和更亏

重建一个产业比摧毁它要困难得多,尤其是像造船这样需要完整产业链支持、大量熟练工人和持续技术创新的复杂行业。

特朗普的造船业复兴梦想固然令人鼓舞,但面对232倍的差距,美国需要的或许不仅是保护主义政策,更是对产业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和长期战略规划。

而且百万美元“欢迎费”看似是针对中国造船业的精准打击,实则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伤人先伤己。

这种简单粗暴的关税政策,就像是一个人为了惩罚邻居,决定在自家门口挖一道沟,结果每天自己也得跳过这道沟才能出门。

想象一下,当一艘满载消费品的中国制造货轮驶向美国港口时,突然被告知需要缴纳高达百万美元的额外费用,船东会怎么做?

他们不会简单地吸收这笔费用,而是会将其转嫁给货主,货主再转嫁给零售商,最终由谁来买单?答案显而易见——美国的普通消费者。

经济学家估算,这项政策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者每年额外支付近300亿美元,从沃尔玛货架上的日用品到亚马逊网站上的电子产品,几乎所有依赖海运的商品价格都将上涨,在通胀压力已经让美国普通家庭喘不过气的当下,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政策对美国航运业的打击可能比对中国造船业的打击更直接,美国的港口、物流公司、进口商将直面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的双重压力。

本来就已经在全球港口效率排名中落后的美国港口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而且全球供应链是一个精密而脆弱的系统,任何单方面的干预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当美国对中国船只设置障碍时,全球航运路线将被迫调整,运力分配将变得更加复杂,降低整个系统的效率。

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国际贸易体系,当美国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改变全球贸易格局时,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往往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击。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项政策可能无法达到削弱中国造船业的初衷,面对美国市场的阻碍,中国船厂和航运公司完全可以将重心转向其他市场。

毕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当美国设置壁垒时,这些网络可能会变得更加紧密。

当然,特朗普的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为美国造船业提供一定保护,甚至吸引一些投资回流。

但要真正恢复美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产业政策支持、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

无论是劳动力短缺、产业链断裂还是技术落后,都不是简单的关税政策能够解决的。

0 阅读:10
天空叙史啊

天空叙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