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叔叔你的烟盒还要吗#这句话,在成年人听来或许只是孩子天真无邪的提问。然而在这背

#叔叔你的烟盒还要吗#这句话,在成年人听来或许只是孩子天真无邪的提问。然而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孩子对香烟的接触。 孩子拿到烟盒后会取下其盖子部分,折成长方形卡片,即“烟卡”。在制作烟卡后,孩子会和伙伴们通过掌心拍击地面的方式进行游戏,谁凭掌风将“烟卡”击中翻面就算赢,赢家则将输家的“烟卡”收入囊中。与此同时,不同价格的香烟对应的烟卡等级也不一样,在孩子们之间还会形成一定的交换关系。正因为这种游戏的风靡,孩子们也痴迷于收集各样的烟卡。孩子们在看到正在抽烟的家长会询问“叔叔,你的烟盒还要吗”,甚至选择翻垃圾桶搜寻他人废弃的烟盒。 这一游戏与小时候拍画片的游戏十分相似,只不过画片被“烟卡”所取代。虽然这一游戏让孩子们远离电子产品、满足游戏天性,但是从侧面暴露了孩子们对香烟的过早接触。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广告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但烟卡不可避免地具有广告性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导未成年人吸烟,同时“烟卡”之间的等级关系也会引起未成年人的攀比心。诚然孩子对游戏与社交的需求是天性,但如何以其他更积极向上的内容进行引导,是社会应该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