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书友对书法的认知尚有误区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03-19 20:48:34

王世国/文

时常接到爱好书法朋友的电话,他们说,自己练习书法已经有很多年,也曾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书法培训班,甚至接受过名师指点。在电话中表示希望我能够介绍他加入省书法家协会。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我能理解,但只能苦笑,爱莫能助。

我知道,若成为省甚至中书协会员那将是对他书法水平的肯定和证明,他便名正言顺地成为书法家了。当然,有这种想法并非坏事,只是许多书友可能对书法的认知尚有误区,其实当不当书法家真的无关紧要。

北京大学生书法大赛

如今毛笔虽然不再是实用的书写工具,但是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爱好和学习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学校、培训机构、老年大学和家庭中,许多少年儿童、花甲老人,甚至忙碌的青年都在练习书法。据统计,全国书法爱好者达两千多万人。虽然这个数字与全国人口相比还不算很多,但已相当庞大。

在古代,每一个读书识字的人都要练习书法,书法似乎非常普及,可那时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难以执笔。据有人推算,先秦时代,99%的人都是文盲。此后,“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比率也不过超过10%,而且其中还有20%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所以,从数量上看,与古代相比,今天爱好和学习书法的人并不少。

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的意义丧失以后,大家练习书法既不实用,更难成名成家。尽管书法入门的门槛非常低,只要识字都可以执笔练习。元代赵孟頫甚至夸张地说:只要选取一本经典书帖,认真临习,三年即可名家。可是,大家对此话理解有误,他所说的“名家”,只是说可以写得像所临书帖的模样,已经入门了,开始有了这门艺术的起点,并不是说三年就能成为书法家。

赵孟頫行书

因为,成为一位真正的书法家除了勤奋学习之外,还需要艺术天赋。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指出,“一般人都可以在某种艺术上达到一定水平(这只是艺术的起点),而要超过这一水平则需要艺术天赋。这种艺术天赋就是自发的创作冲动和创造性的想象力,它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

董其昌行书

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天赋性情,一种艺术需要与他的天赋相吻合,这样才能将其艺术才华充分发挥出来,直至名家。否则的话,此种艺术对于他来说只能是业余爱好。明代董其昌初入仕途,尚多闲暇,于是想拜师学琴。结果那位高人让他随便弹奏几下,便看出他没有弹琴的天赋,就对他说:“一指不合,便终生不合。”

于是,董其昌只好作罢。而且,即使是有天赋之人,如果所临习的碑帖风格与他的性情不符,那么也很难学好。明清之际的傅山是性情中人,好酒善饮,豪迈不羁。他临习工整端严的晋唐小楷,却怎么也学不像;而他写草书却能天真烂漫,淋漓畅快,自成一家。

傅山草书

虽然说要成为一位真正的书法家需要天赋,但是若没有天赋却同样可以爱好和练习书法。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砚匣上刻着他的两首诗:“笔札匆匆总似忙,晦翁原自笑钟王。老夫今已头如雪,恕我涂鸦亦未妨。”“虽云老眼尚无花,其奈疏慵日有加。寄语清河张彦远,此翁原不入书家。”他作诗自嘲,完全不在意书法家的名头。

纪晓岚行书

书法在唐代就建立起了完备的法则和规律,使得人人可以学而知之、学而能之。练习书法只需一纸一墨一笔,而且不看天气,无需约人,也不用专门场地,便可挥毫作书,自娱自乐,方便而又廉价。古代皇帝万机之暇,书法就是他最便利的消遣方式。写字时必然集中注意力于笔尖毫端,收摄身心于点画之间,一切烦恼均被抛诸脑后。因此,诗人以作诗遣兴,酒徒以饮酒遣兴,游客以山水遣兴,而书者则是以书法遣兴。

宋高宗赵构书法团扇

明代文徵明在阴雨连绵,家中没有客人来访,不免寂寞烦闷之时,他就以写字遣兴;而连日宾客纷扰,应酬很烦时,他还是以书画遣兴。书法不仅可以排解寂寞和烦恼,甚至还可治病。唐代宰相王方庆有头痛病,一旦发作,痛疼难忍,遍请天下名医也难治此疾。不过家人知道,一旦他发病,即刻请书法家钟绍京来与他谈论书法,他的头痛不知不觉就好了。

文徵明行草《千字文》

可见,书法既不实用,更难成名成家,而把它作为愉悦身心,培养美感,提高修养,丰富生活,延年益寿的业余爱好,这就很好。世人整天追名逐利,那些看来很有用的东西却往往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劳心费力;而书法看似无用,却能够给人带来快乐,这就益寿延年。

南朝陶弘景论书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此生?” 所以,爱好和学习书法,看似“无用”反倒有大用,至于当不当书法家又有何妨?就像我爱打乒乓球,可从来没想过要打进省队或国家队,但我依然乐此不疲。

(原文发表于2024年3月6日《书法报》,标题有改动)

老人们如今在公园里的地上用大“笔”水写字

王世国著《当代书法评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0 阅读:0

八公山人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