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年仅28岁的萧明华,被国民党已经折磨了整整278天。一天,铁人一般的她竟然提出要叛变共党,供出情报。条件是要见哥哥一面。敌人大喜过望,却没有想到他们只是空欢喜了一场。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他们悔不当初。 萧明华出生在嘉兴一个贫寒的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虽然家境清贫,但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萧明华自幼就表现出惊人的悟性和过人的智慧。读书时,她总能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然而,贫穷的生活环境并没有限制她对知识的渴求,反而激发了她强烈的上进心。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举国上下都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身在川西的萧明华虽然远离战火,但她的爱国之心却从未停止跳动。1943年秋,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在那里,她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大家常聚在一起讨论时局,研读革命书籍。渐渐地,萧明华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下定决心要为国家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矛盾日益激化。1947年9月,党组织根据萧明华的意愿,安排她到朱芳春领导的地下工作小组工作。从此,这个弱质纤纤的女子,就这样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1948年6月,台湾大学的静农先生慕萧明华的才名,盛情邀请她去台湾任教。经过慎重考虑,萧明华决定接受这个邀请,以便到台湾开展地下工作。 初到台湾,萧明华便投身于教学和写作之中,很快就在师生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但她心里清楚,自己的真正使命是为党在台湾开展地下工作,传递重要情报。为了掩人耳目,不久后从大陆来的战友朱芳春化名"于非",和萧明华假扮成一对夫妻。两人默契十足,配合得天衣无缝,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地向党中央发出了六次情报。 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萧明华突然发现平时用来和组织联系的秘密接头地点被破坏了。她意识到,自己和战友恐怕已经暴露了。果然,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特务找上门来,声称要请于非到学校做演讲。萧明华急中生智,借口于非不在家,将特务打发走了。但她心里明白,自己留在台湾的时日不多了。 为了不连累家人,萧明华让哥哥萧明柱先行离开。没过几天,她在宿舍被捕,从此陷入了国民党的魔掌之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萧明华始终坚贞不屈,就是打断骨头也不吐露半点党的秘密。在萧明华最后的日子里,她还受到了一个沉重打击。狱友无意中告诉她,母亲已经去世了。萧明华悲痛欲绝,但在敌人面前,她强忍悲伤,表现得异常坚强。就这样,萧明华带着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走完了她28年的坎坷人生。 萧明华入狱后,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特务们变着花样地拷打她,企图从她口中撬出地下党的秘密。他们用皮鞭抽打她,用烙铁烫她,用竹签插她的指甲缝,甚至还用烟头烫她的乳房。但无论敌人如何施暴,萧明华始终紧闭双唇,一个字也不肯吐露。每一次酷刑过后,她都满身伤痕,奄奄一息,但眼神中却满是蔑视和不屈。渐渐地,就连那些久经沙场的特务头子,也不得不对这个铮铮铁骨的女子刮目相看。 尽管身陷囹圄,但萧明华并没有被恶劣的环境所吓倒。在狱中,她和战友们互相鼓励,用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人。她常对狱友说:"只要我们心中有信仰,敌人就奈何不了我们。"在萧明华的感召下,许多原本消沉的同志重新振作起来,共同商讨对敌斗争的策略。 1950年11月8日,萧明华和几位同志被押上刑场,敌人宣布对他们执行枪决。面对死亡,萧明华毫无惧色,她用洪亮的声音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同志们,我们胜利再见!"话音未落,刽子手的枪口已经对准了她的胸膛。然而,就在扣动扳机的瞬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萧明华猛地挣脱了绑住她的绳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过旁边特务手中的配枪,朝天鸣枪示警。就在敌人慌乱之际,她冲上前去,打倒了两名特务,掩护战友突围。一番激战之后,萧明华因寡不敌众,终因腹部中弹,倒在了血泊之中。 萧明华的牺牲,在狱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同志都被她舍生忘死的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要继承她的遗志,为革命斗争到底。萧明华临终前,还给狱友留下了一句话:"死得其所,一个革命者不应有任何悔恨。"这句话,成为了鼓舞无数革命志士的格言。 萧明华的一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她以28年的短暂生命,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爱国赞歌。她的事迹,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不息。
1950年,年仅28岁的萧明华,被国民党已经折磨了整整278天。一天,铁人一般的
在左聊国际
2024-06-08 03:01:38
0
阅读:346
干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PPK
是江姐吧,似江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