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张作霖的小舅子掏枪,射碎大帅府外整条街的路灯。张作霖大怒,命令卫队长:“立即枪毙!”可没多久,当他路过小舅子卧室时,听到一阵哭声,定眼一看屋内的人,瞬间气得青筋暴起。 张作霖的早期岁月极为艰苦,最初他加入了义和团,之后在新民知府的推荐下获得了清政府的正式招抚,这次转变意味着他从一个草根出身的人物迈入了正式的军政生涯,为他日后成为北洋军阀打下了基础。 张作霖在关东的统治是他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1919年,他在宽城子事件中得到了日本关东军的支持,成功夺取吉林政权,随后又控制了黑龙江,完成了对东三省的统治。 然而,他的扩张野心并不仅限于此,张作霖虽借助日本的力量,却始终保持一定的自主性,他一度平定由日本人策划的满蒙独立叛乱,显示出他的政治智慧和独立精神。 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张作霖也有所建树,他创办了东北大学,并通过建厂办学来促进东北的经济发展。 张作霖的家庭生活也同样多姿多彩,作为一位拥有六位夫人和众多子女的家长,张作霖以其军阀的严格性格管理着庞大的家族,其家庭秩序的严谨和公正反映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性格特点。 1915年的一个晚上,张作霖三夫人戴宪玉的胞弟,与朋友在长春的街头闲逛,出于一时的恶作剧,他们把路灯当做射击的目标,结果导致整条马路的路灯被射灭。 这种肆无忌惮的行为很快被当地电灯公司发现,并迅速向帅府禀报,这条消息最终传到了张作霖的耳朵里,激起了他强烈的愤怒。 作为东北王,张作霖治军甚严,对于任何破坏秩序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当下,他命令卫队长立即将戴某枪毙。 但卫队长考虑到肇事者是张作霖亲家的弟弟,且认为其年轻轻狂的行为虽然愚蠢但并非死罪,遂将其暂时禁闭,希望缓和此事。 数日后,张作霖在帅府内巡视,偶然路过戴氏的卧室,突然听到里面传来低声的哭泣,他推门进入,一眼便看到了戴氏和其弟弟。 这一幕使张作霖勃然大怒,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命令竟未被执行,这不仅是对他权威的公然挑战,更是对军纪的严重破坏。 张作霖毫不犹豫地直面卫队长,严厉地威胁:“如果你不立即执行我的命令枪毙他,我将亲手枪毙你。” 面对生死存亡的威胁,卫队长只得执行张作霖的命令,戴某最终悲剧收场。 戴宪玉得知弟弟被处决的消息后,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和悲痛,在极度心痛和失望中,她选择了削发为尼。 这一系列的事件,不仅展示了张作霖铁腕的治理方式,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秩序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复杂局面,张作霖虽为权力的象征,但在权力的背后,同样面临着个人与家庭的挣扎和牺牲。 参考资料:《张作霖因小舅子枪射路灯大义灭亲 三夫人出家决裂——广州日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