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之梦》:怕你忘记我,又怕你一直记得我|影评

新黄河 2024-06-13 18:27:17

如果让我们来执笔,需要用多少字来讲好一个关于爱与被爱、相逢与离别的故事?在映的西班牙动画电影《机器人之梦》就不用一句台词,仅用动画的方式,描绘了这样一个沉甸甸的故事。在获得9.1分豆瓣高分的同时,也赢得了无数观众的眼泪。

《机器人之梦》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光怪陆离的纽约曼哈顿街区。故事主角,是一个有点社恐但又有点孤独的小狗,为了摆脱一个人的生活,小狗拨通了电视购物电话订购了一个机器人,拥有同伴后,影片的色调仿佛都明媚起来,他们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不同于很多妖魔化机器人的电影,《机器人之梦》中的机器人,没有残酷的竞争意识,也不想取人类而代之,它就是一台有一定自主意识的陪伴型机器人。而主角小狗,也没有性别、种族、年龄、职业等人设,就是一个抽象化的“主人公”。这就让小狗和机器人的相处不拘泥于爱情、亲情、友情、灵魂伴侣中的某一种,而是一种带有典型性的“关系”,也让电影有了更多可探讨和解读的空间。

遗憾的是,相遇能够被罗列在计划之中,而离别往往出其不意,甚至会隐藏在快乐里。夏天到来,在海滩戏耍时,不知是因为身体进了海水,还是因为电量耗尽,机器人在沙滩上动弹不得。由于沙滩管辖等种种不得已的缘故,小狗只能暂时将机器人留在海滩上,来年6月1日再来接走机器人。

看到这里,或许有观众会想出很多解救机器人的点子,甚至会埋怨小狗的做事方式。其实,艺术作品创作为了表达主旨,会忽略一些逻辑性,片中小狗无奈被迫与机器人分开,是一种具象化的体现,象征了很多“离别”后都觉得能挽回,但发生时只有“唯一解”。这种离别不一定是恋人之间,也可能是亲人和友人,机器人更像是小狗情感寄托的具体。当一段感情或一个计划落空,往往都是很多小事堆积而成,我们无法用“事后诸葛亮”的方式复盘。

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批判像小狗这样的人呢?答案并不是单一的。连坐地铁逃票都不敢的小狗,多次试图闯入封闭的沙滩,甚至为此入狱;看到其他相似的机器人会为之一颤;提醒自己6月1日去接机器人的便利贴……都是小狗对机器人爱的迹象,我们可以说小狗是笨拙的,可以说他不太会爱别人,但无法否认他对机器人的爱。尤其是通过开头的种种迹象能够看出,小狗的性格有明显缺憾,他是一个社恐内向、软弱毛躁、循规蹈矩、能力一般的人,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不完美。

影片后半段的浣熊并不是电影的主角,但通过比较,也让影片有了值得讨论的深度。浣熊的出场也很早,早在小狗第一次带机器人出门,就与他在地铁口擦肩而过。与脆弱稚嫩的小狗相比,影片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描绘浣熊,但我们知道,浣熊是一个更为成熟体贴的角色:在偶遇支离破碎的机器人后,浣熊将其带回家中,细心地寻找零件,把支离破碎的机器人修理改造,让机器人重获新生。之后,浣熊耐心地与机器人相处,当机器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浣熊甚至还能给予他帮助。他十分珍惜的样子,是否也暗示了浣熊也曾错失过自己的机器人,而后才学会了该如何细致地待人呢?

影片中,机器人做过几个梦,要么仍期待重归于好,要么恐惧被取代,要么出现了将小狗幻觉化的梦境,主题都是与小狗的重逢。而当结尾处,已经和浣熊相伴的机器人真的看见了楼下小狗和新的机器人路过,它没有立即像梦中一样飞奔下楼与小狗重逢,而是在属于两人的旋律里隔空共跳一支舞,之后相忘于江湖,影片通过机器人视角的“梦醒时分”结束。这一幕与影片《爱乐之城》异曲同工,故人重逢的完美结局无论在动画电影还是真人电影中都难以发生,更别提在现实之中有多困难。一段亲密关系里“梦醒时分”略显残忍,但这恰恰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必经之路:成长以后的小狗知道如何保护新的机器人小金,机器人也爱上救命恩人浣熊,知道在牵手的时候控制力道。

可以说,《机器人之梦》是简单直白又深沉催泪的——简单直白,是因为这部电影采用无台词对话的形式,仅凭画面和音乐讲故事。深沉催泪,是因为这部影片采用动画的形式,构建了一个拟人化的想象世界,让观众在小狗与机器人的故事中审视自我。我们各自都曾有过自己的机器人,也曾面对过离别,但至少互相共同拥有过,哪怕这种互相拥有的回忆,如今只能幻化成一首歌、一支舞。《机器人之梦》是现实又温暖的动画而非童话,为曾经失去过爱人、亲人、友人的观众提供了一种治愈方式。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