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开国少将甘祖昌态度坚决的向总政治部提出申请:“我脑袋受过伤,不适合当官,我想回到老家当农民”,最终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只是没想到后来给中央带来不小的惊喜。 (信息来源:“他作为一个老红军、老党员、老将军,不图安乐享受,自愿回乡当农民,这在中国没有过,在世界也少见。”-“将军农民”甘祖昌-北京日报) 他这个决定,引发了全国震动。人们无法理解,一位身居高位的将军,为何会放弃权力和荣耀,选择回到田园生活。 甘祖昌,这个名字也许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但在上世纪50年代,他却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作为开国少将,他曾参与过革命战争,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甘祖昌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小就体会到了穷人家的艰辛。1926年,18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井冈山时期,甘祖昌就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决心。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遭到了敌人的突然袭击。 形势危急之际,甘祖昌毫不犹豫地冲向前线,高喊:"跟着我,同志们!为了革命,我们绝不能退缩!"在甘祖昌的带领下,红军战士们重新组织起来,英勇反击,最终击退了敌人。 这次战役,甘祖昌不仅立下了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革命战士应有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解放战争时期,甘祖昌更是屡立战功。他多次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在渡江战役中,甘祖昌所率领的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勇猛地冲向对岸,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 正是由于甘祖昌在战争年代的卓越表现,他最终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之一。 1957年,甘祖昌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向中央提出辞去军职,回到家乡当农民的请求。 当时,有人劝阻他说:"甘将军,您可是开国少将啊?" 甘祖昌坚定地说:"我是农民出身,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脑袋受过伤,不适合继续当官了。"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全国震动。人们无法理解,一位身居高位的将军,为何会放弃权力和荣耀,选择回到贫苦的农村生活。 但是,对于甘祖昌来说,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他渴望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双手,亲自耕耘这片土地。 他对妻子龚全珍说:"我们是农民出身,就应该过农民的生活,为家乡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中央虽然一开始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甘祖昌和妻子龚全珍,带着仅有的一些积蓄,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到了老家河南省淮阳县。 回到家乡后,甘祖昌立刻投入到了家乡建设的工作中。他和乡亲们一起,修建水利设施,兴办农场,发展农业生产。 有一次,甘祖昌看到村里的一条河道已经淤塞,影响了农田的灌溉。他立刻召集乡亲们,亲自动员大家一起清理河道。 "同志们,这条河道关系到我们全村的农业生产,我们一定要把它修好!"甘祖昌说,"我就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也要和大家一起干!" 在甘祖昌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把河道清理干净了。乡亲们看到甘祖昌和他们一样,亲自下田劳作,都备受鼓舞。 甘祖昌不仅亲自参与家乡建设,还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农具和种子,并免费分发给乡亲们使用。他的妻子龚全珍也是个了不起的女性。 她放弃了在城市的舒适生活,和丈夫一起回到了农村。她不仅勤劳能干,照顾好家务,还积极参与到了家乡建设中。 在甘祖昌和龚全珍夫妇的带领下,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荒芜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贫穷的村庄变成了富裕的新农村。甘祖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在家乡建设的同时,甘祖昌也坚持了自己一贯的生活作风。他依旧保持着作风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 有一次,一位乡亲看到甘祖昌家里的生活环境很简陋,就说:"甘老,您可是开国少将啊,家里条件这么简陋,过得太苦了吧?" 甘祖昌笑着说:"我们是农民出身,就应该过农民的生活。虽然当过军人,但我们的根在这里,我们要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尽管已经离开了军队,但甘祖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从未动摇。他时常鼓励乡亲们,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龚全珍一直是甘祖昌最坚实的后盾。她体谅丈夫的决定,全力支持他投身家乡建设。夫妻俩相濡以沫,彼此鼓励,共同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有一次,龚全珍对甘祖昌说:"你放弃了将军的荣耀,选择了这条不归路,我很欣赏你的决定。我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甘祖昌深情地看着妻子,说:"有你在身边,我才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我们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好,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位从农民成长为开国少将,后又主动要求卸下军衔回乡务农的革命家。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但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党对人民怀有无比忠诚。